1、教育孩子是個反復、持續的工程,在反反復復中圓滿,就像是牽著蝸牛去散步,不要指望一勞永逸,期望說一遍孩子就能永遠做到。
同一個問題,即使今天解決了,明天可能還會出現,在反反復復中,孩子也逐漸長大。
唯有降低期待,放下焦慮,多鼓勵,多認可,多表揚,多理解,多包容,多支持,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2、走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世界,意識到成人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是復雜多元的。
例如,工作中,總是期望確定的結果,希望方案趕緊確定下來,不然就著急、不安。
當敲定了方案后,就不希望再改動,因為改動可能意味著推翻重做。所以當聽到一而再再而三地調整方案時,就忍不住怒火攻心,“還有完沒完了”險些脫口而出。
人類的天性本就是追求確定的,面對不確定的事物,我們心里總是會感到不安。可是在成人的復雜世界里,事情的演變往往需要一個過程,所以,結果可能會有延遲,而當下的局面是不確定的,往往并不是最終的結果。
想清楚這一點,瞬間通透,不糾結了。
3、一個建立孩子自信的小妙招:成長樹
作為父母,為什么總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呢?一套數學試卷50題,明明孩子努力做對了48道題視而不見,偏偏揪著做錯的倆題一頓叨叨。
長此以往,孩子沒有被看見,不被理解,越來越不自信,甚至陷入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到最后就破罐子破摔了。
如果孩子自己不相信自己,我們父母也不相信他,那誰還會相信他呢?!
所以,要相信孩子,讓他自信起來!于是就跟孩子一起畫成長樹,每天發現孩子的優點/亮點,就在成長樹上掛小星星?,孩子全程參與進來,比如繪制成長樹,每天和我一起總結他做的好的地方。
短短4天時間,發現了孩子10個優點,更神奇地是,孩子自己在有意無意地開始主動變好啦。
比如,以前跟小朋友玩,好發生爭吵。最近他跟小朋友玩得都很好,沒有爭吵了,自己追求進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