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要寫作
1、
我只能是一個遺世獨立的人,只能是一個獨自學問、求知和修道的人。我只能是一個思想者,最有效的行動無非就是思想,傳承并生產思想。
2、
要耐心,要等待,不要急。解決繁簡之困的辦法很簡單,該寫時寫,該讀時讀,該走時走,不要太過復雜的計劃,更不要太過浮躁的心情,夯實基礎,做我能做的,做下去就好。做下去,以縮小空間來延長時間,以延長時間來擴大空間,把身邊能做的堅持做好,慢慢去做,慢慢去嚼,就會有味兒。
3、
有可能完成的寫作計劃盡量先完成,不要猶豫,有了好想法、好創意,不完成,也沒用。
4、
用作品說話才是一個真正的寫作者。即使雨下不停,即使寫的文字沒人關注,只有自己在看,即使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揮霍生命,還是要不斷提醒自己:我要寫點什么才好。
只有寫作才能讓我真正有力量,只有寫作才能把我從塵世的泥潭中提拔出來,不被現實擊垮,不沉溺于電視,在無謂的瑣事中消耗自己。
在寫作時,我常常可體驗到那種在空中飄浮的感覺,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我想要飛翔的欲望。憑借寫作,我可以飛到自己生命的任何一點,把自己的生命歷程俯瞰一遍。
我喜歡這種意識上的飛翔感覺,有點淡淡的哀傷和流浪的味道。
5、
我一直不停地追問自己:用什么形式去寫什么內容?我總是這樣回答自己:憑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寫,就像跑步一樣,跑著、跑著就會找到自己的節奏,寫作也一樣,寫下去,自然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6、
想寫東西的欲望非常強烈。我始終沒有忘記寫作這件事,內心深處藏著一個隱蔽作者,不斷催促我不要貪戀睡覺,不要貪戀看電視、上網和讀書,要時時刻刻想著,我可以寫點什么,哪怕是閑言碎語,哪怕是錄入青春期的日記,哪怕是錄入積累了N年的一些舊稿子,不管有用沒用,我總得去寫,不能停下寫作的腳步。寫起來吧,完成一項是一項,總比原地不動等死好。
7、
寫作這件事,我一直在做,一直沒有放棄,它給我一種強大的能量,這種能量抵御了我的懶惰、自卑、怯懦、執拗,抵御了我生命里屬于黑暗的那一部分。可是這種能量又使我自說自話,不能節制自己滔滔不絕表達的欲望,讓我在言語上顯得如此貪婪、放縱。我不知寫作本身于我是好是壞,但我已經離不開它。
8、
怎樣用好自己生命中經歷的那些事,怎樣用小說、散文等方式把它們表述出來,這很重要,怎樣把往事和現在縫合在一起,又怎樣把夢想和現實聯系起來,十分困難!——十分困難也不能放棄寫作,不能!可以考慮用碎片似的寫法,寫出我記憶中的種種,再想辦法用到不同的文體、小說和篇章中去,或者,碎片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形式,堅持下去就好。是啊,要堅持,要不斷去寫,一次又一次去寫,反復寫,寫出來,直到讓自己無法再寫為止。
9、
到底怎樣安排那些記憶才好?一件一件的事,怎樣串起來?用對話?一件一件寫?細節寫到何種程度為宜?不知道。好多問題我都不知道。期望高人指點。沒有高人。獨學無友。獨寫無伴。痛苦。這是我最近想要寫《我愛英曉語》這篇小說時感覺最痛苦的事。
其實,一個人的記憶和經歷就那么多,用什么樣的形式和技巧把他們組合成文字,實在是一種需要訓練和思考的技術活兒,我一時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目前,能夠做的是,寫足夠多的片段,再想辦法來組織。
10、
故事寫不下去,就寫那些記憶碎片,還是寫不下去,就去做一個type-writer,把那些欠了許久的東西盡量錄入。就錄入過去所有的文稿和日記。我只是忍不住想要寫作而已,何必在乎能不能寫,寫了能不能發、能不能出!我只是一個不知把自己交托給何人才能安心的路人乙,既然無人可以交托,就只能把自己交給人生的道路,以及道路上的自己。道路和自己才是真正的知己和朋友。我只能以路為友。就是這樣一回事,就這樣吧,我只管走下去,一邊走,一邊寫,不要去追問目的,也不要去追問意義。走下去而不放棄,總是沒有錯。
11、
生命真的只是一個過程,只屬于你自己。無論怎樣,都要學會安靜和沉默,如一棵小草藏身于荒野,要把自己丟進平凡的人海,如一粒水滴落入汪洋,不要惹人注意,不要求人在乎,只要一個人硬著頭皮默默走下去。
12、
我的寫作更多是一種自我對話,是自己訓練自己的智力和心性,只要不是過分勉強自己,多寫一點還是不錯。至于技巧,也只能通過長期的閱讀和寫作練習來慢慢提高。
13、
最近幾天,讀季羨林的清華日記,比讀他的《牛棚雜憶》更有意思些,后者戾氣太甚,前者更能讓人感覺一個青年學生的本真。印象最深的是,他一直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想要留德,為此,他不斷從別人那兒獲取經驗,鼓勵自己,全力以赴去干,最終實現了這個改變一生命運的目標。想與干的思想在他這兒貫徹得很徹底。而日記中對我最有啟發的是,作文之難,不是我一個人如此,有才的大家也如此,不能急,但也不能放,得寫下去才行。寫下去,才是硬道理。
14、
感覺自己最近比較饑餓。
餓寫作,想寫的很多,寫隨筆最容易,寫小說最艱難,先堅持把《我就是想》、《無人之境》和《那些花兒》弄著。
餓讀書。古今中外,想讀的太多,只能堅持英文小說和英語雜志的閱讀,其他閱讀,只好隨心所欲,能讀下去就讀,不能讀下去就果斷放手。
餓電影。想看的碟子和網上的美劇不少,只能盡量看,能看多少算多少。
餓走路。每天想在森林公園里多走一陣,如果時間和金錢允許,也想外出旅行,走遍全中國,走遍全世界。
這四種“饑餓”攪在一起,我感到糾結和沖突,需要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最重要的,還是要繼續寫作,寫作是第一位的。其次的硬任務是,堅持英文的讀與聽。另外,有目的地選取一些有助于自己寫作的小說和隨筆來瀏覽一下,也是必要的。至于電影、電視劇和其它書籍的瀏覽,只是一種業余的娛樂,生活的調味品,不宜當重點來做。
一定要趁著自己還有比較強的寫作心和求知欲,趁著自己正值壯年、精力充沛的時候,多讀多寫一點,多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是必須的;否則,以后年齡增長,身體和精神更加不行的時候,光內疚和后悔而無力行動,那就更焦慮了。
15、
多埋頭寫,多埋頭讀,不讓自己一生中最為寶貴的寫作和閱讀時間浪費掉,這是自己對自己的承諾。當然,人生苦短,人身難得,不多體驗一些內在的快樂也是不行的,我不會讓自己太辛苦,該娛樂和休息的時候,一定會好好娛樂和休息,意義和快樂,要保持平衡,對目前的時間安排和行動能力,對現在的生活節奏和生活狀態,我自己是滿意的。不過分沉溺于任何活動中,維持寧靜和健康,這才是我理想的生活。
16、
只要靜心做事,就能做好多事。自許一誓:一定要在未來三年內處理完以前手寫的所有文稿,小說、隨筆、日記等,能錄入的錄入,不能錄入的就存檔,或者,干脆就拿雙手當碎紙機,全都撕碎,擲出窗外。
17、
人生仿佛一條河流,我一直游在水中。委屈和孤獨仿佛綁在我腿上的兩坨石頭,不斷拖著我,要把我沉入水中淹死。為了不致沉入水中,我一再用希望和堅持來努力游向前方;可是,好多時候,竟連希望也沒有,只有堅持、堅韌。然而,如果僅僅只有堅持和堅韌,我真的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我真的覺得好難、好難。
有時想想,也無所謂了,能堅持多久就算多久,反正,遲早我們都會沉入水中,永遠沉入水中,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而我只是希望,或者,只是幻想,水底世界不會真的空空如也,那里肯定有我相信的某些東西存在,這是我的大絕望,也是我的大希望。所以,我要堅持到底。直到真的沉入水中,永不再起。
18、
想要打撈逝去的自我,并在此過程中擺脫目前的迷惘和迷失,可是,到底是碎片似的寫作好呢,還是宏大敘事的傳統方式好?
吃不定。
肯定是碎片似的寫作更容易寫,也更有人讀。
越來越傾向于后者了:碎片。
我是這個時代的局外人,是過去時代的夢中人,我就是被打碎的許多夢,在碎片化、粉末化的小時代尋找失去的大時代,這是我現在的宿命和責任,只能通過永不間斷的寫作和閱讀去承擔這樣的宿命和責任。
19、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個乘務員,服務于那列宏大敘事的高速列車,如今覺得那只是一個夢,知道是個夢,還是不能醒,還得尷尬地為夢前行,因為我的身軀還習慣性地靠在這輛夜行列車上,不是一團漆黑,也不是無比光明。
尷尬。忐忑。焦慮。這是一極。
夢想。希望。等待。解脫。釋然。這是另一極。
我不能唱亮,我也不能唱衰,我連發出聲音的可能性都一點沒有,只能噤聲行走、無語寫作,安心做自己,尷尬的自己,忐忑的自己,焦慮的自己,夢想和希望的自己,行走和思想的自己,被奴役和被壓迫的自己,解放和被解放的自己,除了超級巨大的自己,我再沒有其他的小板凳可以坐了……
20、
在通向生命終點的路上,我沒有同路人,我也好久沒和人真正生活在一起了,我已經習慣這樣一個人生活下去,習慣好多人從我生活里一個一個消失,我不能要求,也不能追逐,只能做我可以做、能夠做的事,只能要求我生下來、活下去,面對所有的艱難困苦,面對所有的坎坷曲折,我都要好好活著、好好把握,多寫點文字、多做些記錄,讓自己不斷成長。
21、
人的成長是沒有極限,也沒有終點的,在生活的道路上,在成長的曲線里,我只有一個信仰始終沒有動搖:閱讀本身就是智慧,寫作本身就是力量。我這輩子,除了讀和寫,我不知道我還有什么,它們就是我的知己和伴侶;除了讀和寫,我不知道我還會什么,它們就是我的本能和手藝,我只能接受這樣的宿命,活著,就要閱讀,活著,就要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