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遇到一件生活上的難題,不過好在已經解決了。所以我想把這件事情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最美的的年華里做出對自己的未來最有利的選擇。——致00后
我今年17歲,直到今天我才算是一名正兒八經的準高三生。我在一所技校上學,這所學校也可以上高三的,你要和所有想考學的學生并在一個班級上課,其實這樣的結果我很樂意接受,可是一切都沒有那么順利。
就在前幾天我接受了考試,(在以前是不需要考試的)結果果然和我預料的沒差,我沒有通過,也就是說17歲的我,不能再在學校上課了,我要聽從學校的安排找一個流水線的工廠,開始我的打工生涯。美其名曰“實習”這并不是我想要的。
老師在講臺上開始了“洗腦”的大工程,“同學們,你們現在去實習,其實并不代表你們就不能參加高考了,你們可以走單招,你們依然可以上大學的。你們可以在17歲的這一年里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你們可以把這一年用來掙錢,這里的工資一個月保底工資3500,同學們,你們想想你們比這些上學的多收獲了多少。同學們,別再猶豫了,你們的父母為養家糊口已經花白了頭發,你們難道就不想和他們一起分擔生活的重擔?世界那么大,你們真的就要把時間浪費在學校,不出去走走看看?”
這是我們老師的原話誘惑力大吧。我們把最美的年華留在學校真的是浪費嗎?世界那么大我們真的就要在最好的年華里背著重重的鋪蓋,擠出那可憐的時間,去看世界嗎?我們為了父母此刻的輕松真的就要把他的晚年賭上嗎?
不,不,我們不應該把最美的年華用來掙錢。
最美的年華留在學校,這不是一種浪費,我們現在沒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瑣事,我們有大把的精力,我們有足夠的精力來吸取知識,知識是無邊無界的。我們也有大把的精力來探索自己,尋找自己的“最佳擊球點”,這是一種浪費嗎?不,這是在對我們的未來負責。為我們的未來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這個“適合”不是所謂的會做,也不是單單只是喜歡。這個“適合”就是我們的“最佳擊球點”,我們可以在這個領域里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無限挖掘自己的能力,當然這是在熱愛的前提下。這就是“適合”。
我們現在都有著一顆蠢蠢欲動的心,我們可以去四處走走看看,可是,我們要怎么看?我們背著重重的鋪蓋,擠出那可憐的時間,去最美的風景區看看,拿著手機“咔咔咔”照上n多張,然后發朋友圈,發QQ空間,這是看嗎?這只是簡簡單單的過了過眼癮,這不是“看”,我們之所以要去看世界,看的絕不單單是風景,我們看的是世面,是用心感受的世界,是一種生活的情趣,而不是擠出的時間,匆匆的照下的照片。那不是“看”,那只是匆匆的走走形式罷了。
最后,我們的父母。是呀,父母為這個家,為了我們真的犧牲了太多。可是我們沒有必要為了父母一時的輕松,殘忍的賭上父母的晚年呀。你現在就是再厲害可能也就這么厲害了,參加了工作,老實說你的生活就是工作,可是把最美的年華用來工作真的值嗎?最適合學習的年紀,你把它用在了一輩子的工作上,也就是說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可是學習就這兩年的時間。為什么要用“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的這種方式來回報父母呢?父母的晚年你真的養得起嗎?所以不要只看眼前辛苦,還有以后的茍且,這些你都要看透。然后再進行選擇。
這是我的真實故事,我最后又考了一次,這一次我通過了。老師還試圖對我“洗腦”我問了老師一個問題,我說“老師,您真的覺得錢和知識相比,錢更重要,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