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航電力目前主推光伏電站管理的‘航天運維’模式,就是以航天級綠色能源eHorus智慧云為核心,實現線上、線下協同運維,云平臺負責處理線上和線下的數據。”
甘肅上航電力運維有限公司(簡稱“上航電力”)常務副總經理余榮祖在11月13日召開的光伏電站發電量提升與領跑者技術經濟性分析論壇期間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說,上航電力位于上海的遠程監控中心主要職責實現遠程實時監控、大數據分析預警等,線下部分負責電站現場作業、電站故障處理、定期服務、定期評估,以及標準化電站運行管理等。
電站效益最大化要靠精細化管理
“光伏電站效益最大化關鍵要靠精細化管理,好的組件和逆變器雖然初期投資稍貴,但以后的運維成本低得多,好的逆變器和差的逆變器能耗差距很大。”余榮祖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說,一般一個兆瓦的方陣,一個箱變帶兩臺逆變器,正常情況下一天耗電20多千瓦時,但也有的耗電量高達60多千瓦時,100兆瓦的電站耗電量一項每年增加144萬千瓦時。
事實上,光伏電站建設完成后,為保證光伏電站長期平穩運行、達到規劃設計的發電目標、早日收回建站成本并實現盈利,運維工作自然而然成為光伏電站的重中之重。
“目前上航電力承接光伏電站規模達1.43吉瓦,其中包含34座集中式電站和22座分布式電站,遍布于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等16個省市(自治區),提供光伏電站資產的智能化運營管理‘一站式’服務。”余榮祖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為了真正的精細運維,上航電力不僅要控制綜合用電率,還要做最大發電量預測,精算綜合成本,算好清洗、除草、故障檢修時間。
那么,光伏電站運維管理成本是否還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
“最大成本一定是人的成本,占全部成本的一半以上。其他依次是電網下網電費,清洗和除草、設備和輔材損耗等等。”余榮祖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說,光伏發電要接受省調、地調的調度,我們只能盡量將人員降到最低,在上航電力,通過標準化配置人員,我們單個電站的人員比大部分企業都少,這也是在節省成本。
在光伏電站運維創新管理方面,上航電力有一個大膽的設想。“上航電力想采用滴滴打車的模式管理分布式電站,運用eHorus智慧云平臺派單,通過系統評定出最優的服務人員接單,給當地廠商簽完信息之后,能夠提供運維服務,廠商有需要在平臺下單,該平臺響應接單。”余榮祖充滿信心地說,這是上航電力未來的想法,目前分布式市場的訂單不足以養很多人,但達到一定數量級后,會給光伏行業運維模式帶來很大變化。
創新性引入航天級數據庫采集
“大數據采集是光伏電站實現運維智能化的前提,上航電力自主研發的eHorus智慧云平臺創新性引入航天級數據庫采集和分析技術、建立毫秒級時序數據存儲系統,每日能將超過40GB的電站數據采集進入eHorus智慧云大數據庫,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同步顯示,確保及時而透明地評估電站生產運行情況,彌補了國內光伏電站集目前存在的集約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現代化運維短板,從而可以有效實現電站收益最大化的目標。”余榮祖告訴中國電力報記者說。
實際上,eHorus智慧云平臺的價值就是提供集約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現代化電站運維服務,確保電站發電效益最大化。實現綠色能源資產的自主評估、電站收益自主分析以及電站資產的證券化管理。
“針對智能化的運維提出三個原則:一是透明運維,把運維給業主、投資方做成透明的要求所有的設備狀態,運維過程,故障缺陷,對業主來說都是透明的;二是保證人員、資產、運行過程的安全,如果沒有人員的安全,就談不上好的運維;三是高效,發現故障、解決故障的高效,包括所有作業的高效、數據互聯所有隨處可見設備的狀態和資產,起到高效的運作。”
余榮祖說,從提供大數據分析的專業檢測評估到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預警機制及主動維護,全面實現安全、透明、高效的現代化電站運維模式。
與傳統第三方服務軟件不同,航天運維智慧云軟件服務是基于自主運維光伏電站的實踐經驗,不斷學習,迭代而來。eHorus智慧云擁有集中監控系統、智能診斷系統、生產管理系統以及監測評估系統,全方位覆蓋光伏電站運維服務的全生命周期。
“光伏電站監測數據的價值在于對隱性故障的分析與判斷,可以隨時發現直流電流偏低與為零、逆變器的出力不足等情況。其次是對能耗的分析,包括方陣的夜間能耗、升壓站的能耗等,通過數據分析把能耗降低。”余榮祖結合光伏電站運維現狀分析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