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這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好好學”欺騙了嗎?
“這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不會差。”相信很多家長都聽到老師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這句話就好比““我就是不想減肥,要不然早就瘦了”,這句話看似不痛不癢,卻讓家長們很受用,聽完他們通常會有兩種感覺:
我家孩子比其他孩子聰明,特別是那些努力的笨孩子;我家的孩子稍微努點力,肯定能快速超越那些死學的人,名列前茅。
家長們并沒有發現,這句話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它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認識:“聰明”是重要的優點,“不用心”是次要的缺點。長期被評價為“很聰明,不用心”的孩子,需要活在別人的夸獎中,從來不肯也做不到全力以赴。
他們的成績通常不壞,但不可能名列前茅,并且看不起那些日夜苦讀的學生。
他們的心態是,我還沒有盡全力,盡了全力就可以超過他們。事實的真相卻是,他們永遠也盡不了全力,他們需要維持自己“學習不用心,但依然成績不差”的現狀。
事實上,“很聰明,不用心”的學生,普遍存在一些致命的弱點。
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學習的耐力不夠,連續學習的時間短,學習主動性很差,總想取巧而不肯做扎實的基礎訓練。也有些學生反應很快,自認為很聰明,上課時一聽就懂,以為內容很簡單,便不再專心聽講,而當老師講到關鍵的地方時,他的思想拋錨了,沒有聽到。老師不可能每次都為這些學生去重復一遍,時間一久,他們就發現聽不懂了,但又不肯承認自己不懂。
自作聰明的人,往往還沒有學會正視自己與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就已經喜歡了那種輕盈獲勝的姿態。為了姿態好看,他們寧可輸,也不想通過勤奮和努力來獲勝。
我們在“聰明”的鼓勵下長大,能想到的對人最好的夸獎也是聰明??此乒膭钆?,實則容易讓人活在自我滿足的世界里。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不蠢,從小就被稱為“聰明的小孩,但是真正能夠用心做事的的人卻不多。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記得從小老師給我的評語就是“該生比較聰明,思維活躍,但學習就是不用心”現在想想這句話害人不淺,這句話既不會得罪家長,也不會得罪孩子,容易讓父母忽視孩子的缺點,也容易讓孩子滋生自滿的情懷。我見過許多聰明的孩子,在小學時成績尚可,到了中學以后就開始走下坡路,原因很多,老師家長錯誤的夸贊方式,自身的努力程度,都密切關聯著。
我們往往夸一個人聰明,卻沒有意識到,有時候專注、認真、勤奮這些品質,才是把事情做好的決定性因素。
當然,我們在肯定勤奮的重要性時,也要避免走進另一個誤區,因為:
真正的勤奮,不是被迫的機械性重復勞動,也不是自我感動式的摧殘健康,更不是因為拖延癥導致的最后一刻效率爆發。真正的勤奮來自于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對一件事情的熱愛,尤其是對于那些無法獲得即刻回報的事情,依然能夠保持十年如一日的熱情與專注。
所以,親愛的家長請你不要沉迷在我家孩子挺聰明,就是不用心的自我欺騙之中了,找出孩子沒有做好的問題,和孩子一起解決并克服一些缺點,才能更有效的幫助孩子成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