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遲洪濤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悅讀有道?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1、黍、稷: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即糜子和谷子。
2、離離:行列貌。
3、行邁靡靡:走路緩慢的樣子。
4、中心:就是心中。
5、搖搖:心憂不能自主。
6、此:指蒼天。
7、人:通“仁”,此句意謂“蒼天不仁”。
8、噎:氣逆導致呼吸困難。
【拙譯】
那里糜子排成列,那里谷子剛發芽。腳步緩緩沉如鐵,心煩意亂愁難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高高在上的蒼天啊,你如此不仁所為何由?
那里谷子結成穗,那里糜子排成行。腳步沉緩零且碎,憂心忡忡如酒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高高在上的蒼天啊,你如此不仁所為何由?
那里糜子排成陣,那里谷子結實成。腳步緩慢似鐵沉,心中郁結塞如梗。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高高在上的蒼天啊,你如此不仁所為何由?
【薦評】
關于《黍離》的主旨,《毛詩序》講得很清楚:“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闭蚱錇闁|周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風》之首,因而成為詩說正統。
近世之人讀此詩者,雖新說頻出,然罕有切中肯綮者。諸如“貴族破產說”、“流浪者憂思說”、“志士憂國怨戰說”、“農夫家園難舍說”等等,皆難以令人信服。問題的關鍵在于,行為主體都搞不清楚,何以能更好地理解“黍離之悲”的真正意涵?詩中的主人公確實應該是東周士大夫,他在平王東遷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后,赴故都鎬京(宗周,今陜西西安)所在地行役,親眼看見宗廟宮室皆被夷為田地,田地里遍種黍稷,不僅令他憂傷彷徨、悲從中來,閔周室之顛覆,三問蒼天何仁,悲嘆昊天不惠。
詩歌作者托物起興,為何偏偏選擇“黍、稷”來傾訴內心的憂郁和悲苦?宋儒程頤曾經一語道破天機,“彼稷之苗”指的就是后稷之苗裔,因為后稷本為周人的始祖,也是農耕的始祖。黍、稷之苗、穗、實本是無情之物,但在身為“稷之苗裔”的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和黯然神傷的引子,詩中“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詩人拖著緩慢的步履,徘徊在“彼黍離離”的田間小徑上,遙想當年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乃至平王東遷時的“最是倉皇辭廟日”,猶如一幕幕悲涼的荒誕劇,內心不禁充滿“故國不堪回首”和周王朝日漸式微的憂思和悵惘之情。然而,更為令人悲嘆的是,這種憂思和悵惘卻不為眾人所理解。在“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悲憤之中,詩人不僅大聲質問:“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全詩共三章,每章十句,托物起興,結構相同?!叭轮粨Q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無限”。最能理解和體會這種情感,甚至會產生強烈共鳴的當屬南唐后主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當然,東周大夫的憂憤詩作,也開啟了士大夫憂國憂民的千古傳承,在歷史的長河中綿延不絕,“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蔽逸呌兄居趥鞒惺看蠓蚓窈汀拔槐拔锤彝鼞n國”的詩歌鑒賞者,亦應時刻保持清醒的憂患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http://www.52booksho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