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開始產品經理的實習了。
慢慢記錄收集在實習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知識點。這個月老大給的任務之一有對當前一款移動app進行可用性測試,并輸出可用性測試報告。產品小白剛接觸這些,在網上收集整理一些概念性內容。有些是自己寫的,有更多是網上引用其他大佬的。一方面方便自己查看,一方面分享。引用的鏈接在最下方。希望順利入門。
什么是可用性測試?
可用性測試的概念是:讓一群具有代表性 用戶對產品進行典型操作,完成產品中的各項任務,同時觀察員和開發人員在一旁觀察,聆聽,做記錄。目的是發現產品中存在的可用性問題,收集定性和定量數據,發現產品中存在的效率與滿意度相關問題的方法幫助改進產品,提高目標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
也就是:
觀察代表性用戶-----完成所測產品的典型任務-----測試出產品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
為什么要做可用性測試?
可用性測試是用研中一種定性研究的方法。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很多需求和設計方案是產品設計人員根據一些經驗與設計法測,自己想出來的,但這些都是未經驗證的主觀猜測而已,無法準確評估是否真的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使用可用性測試:
了解真實用戶與產品的交互習慣,檢查設計有效性
了解真實用戶完成指定任務時候的行為路徑,以及在此路徑中遇到的問題,驗證設計目標是否達到
了解真實用戶完成典型任務時候的時間,檢查任務完成時間和效率
了解真實用戶對產品和競品使用的滿意度,尤其是對自己產品的認可和接受程度
可用性標準
可用性問題的嚴重等級是一個重要的因素。Dumas和Redish(1993)使用了4個關鍵等級,至今仍被用戶研究員引用的較多:第一個等級為最嚴重的等級,表示最嚴重的問題,第四個等級為表示最輕的嚴重性。Kallio等人(2004)也將問題按嚴重性進行分類:高(導致任務執行失?。?,中等(不是那么嚴重,任務可以完成)和低(小問題)。
嚴重等級 | 描述 | 界定等級 |
---|---|---|
1 | 不可用 | 用戶不能以及不想使用產品的某個部分 |
2 | 嚴重 | 用戶可能使用或嘗試產品的某個部分,但受到限制或在解決問題時遇到很大的困難 |
3 | 中等 | 用戶在大多數情況下均可使用產品,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去解決問題 |
4 | 輕微 | 問題偶爾出現,并可繞過,或者問題來源于產品的外在環境 |
可用性的測試類型
可用性測試的類型(進行可用性研究的原因)有三種:
1.探索性可用性測試:在發布新產品之前,探索性可用性測試可以確定新產品應包含哪些內容和功能,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在產品開發早期,探索性可用性測試可以評估初步設計或原型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2.評估性可用性測試:在發布前或發布后對最新版本的測試,通過評估性可用性測試向用戶介紹新設計,以確保其直觀使用并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評估性可用性測試的目的是——確保在產品推出之前突出并修復任何潛在問題。
3.比較性可用性測試:比較兩種或更多種產品或設計的可用性,并區分各自的優缺點,以確定哪種設計能提供最佳的用戶操作體驗。
下一章介紹用戶可用性測試的具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