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精彩紛呈的央視春晚舞臺上,小品《占位子》幽默詼諧,反轉(zhuǎn)驚人。
這個小品講述了小學開學時幾位家長使出渾身解數(shù)為孩子搶占“C位”的故事。故事將家長們對于孩子的過度焦慮情態(tài),以及為了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而瘋狂攫取狀態(tài)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由此帶給了觀眾不少笑聲。
而在種種窘態(tài)制造的笑聲背后,卻留給了觀眾們更多的關于對孩子們教育的思考。
教室中所謂的“C位”,就是教室靠前而且居中的座位,也稱為“黃金位”。不少家長認為,坐上C位,孩子就能夠受到老師的更多關注,孩子就可能成為學霸。
每當新學期伊始,常常有家長找到老師,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老師把孩子安在C位,甚至還有一些家長如小品中一樣,不擇手段地爭搶C位。
是不是搶到了C位,就搶到了好的教育呢?
事實并非如此!
在我的教書經(jīng)歷中,一些坐在后排乃至坐在“超級休閑專區(qū)”“八卦卿天區(qū)”“平民百姓區(qū)”的孩子,成績不受任何影響,依然棒棒的。
過去還有因家庭交不起學費,孩子沒有上學的機會,有的孩子便在教室墻外偷聽偷學,最后終成器成才。
卻有些或身材矮小,或視力不太好,或注意力不大集中的孩子,被老師安排在C位,后來,成績依然一般,沒有能夠出眾。
可以說,教室里的任何一個位置都能成就學霸,都能成為C位。
其實,好的教育不在于位子,不在于坐位的優(yōu)劣,也不在于班級位置的好壞。
好的教育在于對老師的尊重與善待。誰都知道,尊重老師就是尊重知識,善待老師就是善待孩子,關愛老師就是關愛未來。
然而,現(xiàn)在一些家長因為老師對孩子的正當管束,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對孩子采取必要的在教育范疇內(nèi)的懲戒措施,而袒護孩子,對老師心懷不滿,隨意沖撞校園,要么到處投訴,四處告狀,要么辱罵老師,毆打老師,逼老師下跪,要么設計陷害老師,誣蔑老師……
擔驚受怕的老師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好的教育事業(yè)中,老師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也難以吸納優(yōu)秀人才從教,家長不能善待老師,就即或是讓其孩子坐上C位中的C位,因為老師的寒心,在你的孩子面前,也許心便很難再暖過來,因為老師的被置于尷尬境地和被羞辱的狀態(tài),站在神圣的講臺上,也許再喚不回教師應有的尊嚴。
我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里寫到,家長們今天給老師們挖下的坑,便是給自己的孩子的明天掘下的墓。
試想一個處于懵懂中的孩子,有這樣蠻橫的家長的撐腰,對老師還會有敬畏之心嗎?他將來還有什么事情不敢干呢?
好的教育在于對孩子的真正陪伴。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關心,要么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績,只關注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和排名,要么只關注孩子們在物質(zhì)上的需要,凡是孩子在物質(zhì)上的需要,都是盡可能滿足,盡一切努力安排妥當。
有的家長認為,給了孩子想吃的、想穿的、想用的,給了孩子最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最大的滿足和保障,便是對孩子的關心,對孩子的愛,也便盡了作父母的責任。
然而在孩子的成長中,比教育和分數(shù)更重要的東西是孩子們真正的內(nèi)心需求,比物質(zhì)滿足上更重要的東西是父母對孩子的真正陪伴。
當下中國孩子,最缺失的是父母的陪伴。一些父母為了生計,拋下孩子,外出打工,孩子交由老人看管,家長遠離孩子,孩子沒有了家的感覺,也沒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滋生了很多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
還有一些家長,雖然在孩子身邊,即使有時間待在家里,也多以玩手機和看電視代替對孩子們的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也是最好的教育。
真正的陪伴,是父母暫時放下自己的事情,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能夠陪孩子共讀一本書、看一部好電影、做一頓美食大餐、玩一次開心游戲,能夠靜下心來走進孩子的世界,去感受孩子的內(nèi)心,去感知他們的所需所期所盼。
父母如若不愿意花時間和心思去陪孩子,即使掙再多的錢,即使創(chuàng)下更大的家業(yè),即使給孩子鋪下再好的路,即使給孩子搶到再好的C位,都無濟于事,總有一天那是會后悔的。
好的教育在于父母的身體力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更是永遠的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家長既是好的教育,也是好的教材,更是好的課程。
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潛移默化影響很大。家長帶給孩子什么,往往就決定孩子會成為什么。孩子能夠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最終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講,都完全取決于家長。
日本寺廟有一句經(jīng)典格言“孩子不會成長父母希望的樣子,只會長成父母自己的樣子”。
莫言也曾說:“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于言傳。你生活在這個家庭里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chǎn)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歷練自己,修為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最好的父母與家長。
如果家長不注重自己言行,以為把什么都搶到最好,孩子就好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我以為,只有家長占位對了,孩子將來才有可能在他的人生路上“占”到適合他并屬于他的C位。
好的教育在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密切配合。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僅靠學校,也不能僅僅依賴于老師,好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雙管齊下,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現(xiàn)在很多家長把孩子往學校一送,便了無牽掛,萬事大吉,不聞不問,不理不睬,以為涉及孩子成長的所有責任,都是學校的責任,涉及孩子成長的所有問題,都是老師的問題。
事實上,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學校和老師,家長的配合最重要,家庭教育的及時跟進,更彌足珍貴。
父母們一定要明白,你的孩子只是老師所教眾多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情,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永遠是你的頭等任務,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職責,也是你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同學校和老師及時做好交流溝通,對孩子每一階段的成長動態(tài),了然于胸,有針對性施策,更是你不可推卸而且不能替代的事情!
小品《占位子》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沈騰飾演的家長郝賤自認為是“好爸爸”,為孩子擇名校自己打了三份工,省吃儉用穿著掉色的衣服、墊著六雙鞋墊不合腳的鞋,他滿嘴忽悠其他家長,終于拿下好位子。可就在得意之時,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走錯班級了,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升入三年級不知道,竟然誤入二年級一班教室占座位。
一邊為孩子的坐位爭的面紅耳赤,一邊連自己孩子讀幾年級都記錯。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你說這樣的家長及家庭教育,還會有好的教育嗎?
好的教育是用心做出來的,而不是靠“占位”“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