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馬太效應、基尼系數這些詞你或多或少聽說過,如今這些現象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前陣子快手網紅詠寧墜樓身亡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網友看了他的極限視頻后紛紛表示“不作死就不會死”“腦子進水”“火山口上取冰”,沒有多少網友會去同情他的死,他們認為詠寧的死就是自己“作死”的結果。
但四叔找了多方資料后,對詠寧墜樓事件想說的是:與其說是“作死”不如說是“窮死”。詠寧做著這樣高危的動作除了賺取粉絲和流量以外,他更迫切的是需要“錢”,雖然這些錢并不多,但在這個歲數,他唯一能讓自己收入較高的方式也就是他“最拿手”的攀高行業。
據四叔了解,他每次亡命般的表演可以收獲300元人民幣的打賞,加上其他方式的收入,每月他會收到的費用至少上萬元,而他把這些錢大部分用在了家中病母的治療中。
月入上萬對于富人來說只是吃幾頓飯的事,而對于詠寧來說卻是付出生命換來的代價。我想,在失足掉落高樓那一刻,他會意識到在生命面前,再多的錢也換不來的。這樣的方式的賺錢并不可取。所以四叔在前文中表示,與其說是“作死”,不如說是“窮死”。
有錢人用金錢買時間,窮人用時間換金錢
如果說人這一生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余生,四叔認為每個人回答是不同的。如果你去馬太效應里找到分化在兩極的人,問他們這樣一個問題:用100萬買你3年的時光,你愿意嗎?王健林給你答案恐怕是:打死也不會干!他很清楚3年時間對他的重要性,他可以創造多少財富,100萬只是他十幾分鐘的收入,他更傾向于把大量時間節省在私人飛機里。
而這個問題同樣給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他給出的答案是:會選擇100萬現金,他很清楚自己畢業3年能賺到100萬人民幣的可能性,他寧愿花3年時間換100萬現金,當然前提是有人和他換。
上流社會人捧人,下流社會人踩人
這個世界似乎就是這樣不公平,撕蔥喝頓酒花200萬只是圖個開心,他隨便開個派對私有飛機、游艇、海島統統得配合。而有的人為了省一次高鐵的車票錢而不得不坐大巴,為的卻是幾十元的車票錢。
有人說上流社會人捧人,下流社會人踩人。四叔并不贊同這個觀點,精準的來說,上流社會特指頂級社會精英之間會互相捧(身價過億是基本分界線),而中產包括中高產階級依舊存在人踩人,如果你想要證據說明,你可以看看所謂的精英有多少是從明爭暗斗中“廝殺”出來的(這里的廝殺不是貶義,而是現代社會中的競爭)。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有條件有資格爭取自己想要的幸福。這個世界亙古不變的真理是:幸福是靠努力奮斗得到的!
哪一刻你體會過真正的“貧窮”?
“一次去踢球,被對方球員鏟飛在地上,摔到地上那一刻,我第一想法居然是會不會花很多錢治病。”
“第一次請人吃飯,8個人點餐,我真想自己都點了,對方每點一個菜,我都在想著這頓飯要多花多少錢。”
“讀書那幾年,同學借我手機玩,每次還手機時,我都會心疼的查查流量。”
“河北到北京通勤車每趟8元,高鐵26元,但可以節省1小時車程,為了每天的18元我堅持了整整4年。”
這些度友的回復是否也扎到了你的心?四叔曾經或多或少的有過經歷,可以感受到那時“貧窮”限制想象力的狀態。
不論貧窮或是富貴,有一個真理擺在我們面前:富人并不是出生就富有,他們都是一分勞動一分收獲的結果,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窮還不上進的人。選擇不了出身,但你可以選擇結果,選擇通往成功的路徑。
四叔覺得這個是最在理的觀點,當你感覺到身邊貧富差距日益增大時,當你發現生活是可以改變的,你應該做的是努力打破階層固化進入他們的世界。因為在那個圈子,他們從來敬重的不是子承父業的人,而是那些白手起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