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潿洲島出來后在桂林呆了一天就去陽朔了,在陽朔的第二天才發現原來陽朔很大,竟然還有電影院,因為在島上呆了一個月,沒進過電影院,所以那天有時間,有電影院,又有想看的電影,所以我就迫不及待跑電影院去看了。
電影院很小,座位估計也就幾十個,但是卻另有一種感覺。
電影看得過程中我哭得稀里嘩啦,看完后有很多想寫的東西,但是那一段時間很不喜歡在手機上寫,但是行李什么的都還留在桂林,所以電腦也不在我身邊。然后電影退場以后我就像一個瘋子一樣找網吧。這個時候就很恨自己不認路了。地圖上顯示的網吧就近在眼前,我卻怎么都找不到。在同一個地方繞了好久以后我放棄了,決定回去客棧,看能不能借一下客棧老板的,老板拒絕了我。然后我又出來找,就是最后都已經基本離開西街走到一個學校門口了,才終于找到了。
從看完電影到我找到網吧足足過去了一個小時。然后本人一向對網吧不太熟,老板說還要開個什么卡之類。反正折騰到最后坐在電腦前,剛才的文思泉涌全都戛然而止了。于是我努力回想,想找到剛才的感覺,卻擠了半天還只寫了個開頭還特別不滿意,然后不知道為什么電腦還突然關機。重新打開就什么都沒有了,很氣。其實我更氣的不是找了一個小時才找到網吧,不是寫了一點電腦關機全都沒了。我是氣自己有那么多想寫的東西卻寫不出一個完整的影評。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平時不練習,關鍵時刻發揮不出來。
真正能惹你生氣能傷害你的都是你在乎的人和在乎的事。電腦故障我沒辦法解決,但是自己自詡一個寫作者,卻寫不出東西的痛苦真的很折磨。
其實現在寫這個也不是很合適,因為劇情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每次看到大家人云亦云的說這是個爛片,我就挺生氣的。現在的影評圈已經太奇怪了。
《前任3》靠一堆所謂經典臺詞撐起來的爛片被那樣的吹噓的時候我就很生氣,這么赤裸裸的賣前任,你們全都買單,到了《后來的我們》這,你們卻在呼吁電影界不要再賣前任了。WTF!神經病吧。
我本來是不怎么在乎這些的,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可能哪部電影被所有人喜歡。但是當一部沒那么糟糕的電影被一鍋端地黑的時候,我就不相信有這么單純。這部電影剛開始上映的時候,微博啊什么的都還是一片好評,第二天和小伙伴討論起來說到昨天看了電影,她問我怎么樣的時候,我正準備說挺好的,她說網上都說不好,還說劉若英不好好唱歌,跑去拍什么電影。我當時一臉懵,后來就在網上清一色的發現全是說這個爛片。然后我仔細看了一下,這類文章全部都是在說請國內電影不要再拿前任當賣點了,什么流水線出廠,什么替現任悲哀。沒有其他任何有內容的東西。
我請求這些寫文章的人不要再流水線的生產這些文當賣點了。甚至你信不信寫這些文章的人可能根本就沒看過電影,只是看了很多人的影評寫出來的這種文章,他們只是想蹭個熱點。
《家N次方》里Spring說趙雯,就怕流氓有文化。文人如果沒有了骨氣,那真是社會的悲哀。(我都要把自己放進文人圈,還自以為是文人圈的一股清流,也真是不要臉哈)。
然后再說《超時空同居》,丫丫和雷佳音我都挺喜歡的,這種電影想看去看看也就罷了。但是影評圈又是清一色好評,還真能給套一個有內容。我就又不爽了,這種電影看完后會有什么留下來的點嗎,我不說演員,題材是有點新穎,挺好玩的,但是這種純粹的消費性的劇本憑什么一片好評。他們就這樣沒有感情基礎的愛上了,還能愛的這么撕心裂肺死去活來?不說了,這就是個一般的都市愛情喜劇,沒什么值得談的。
接下來說說《后來的我們》。
男女主人公是08年春運回家的火車上第一次認識的。我當時就在手機上記錄:看《后來的我們》開頭,發現我寫的任何東西都沒有記錄時代的意義,我都是“唯我獨尊”的寫自己。這讓我覺得有點難過,發現自己太小我了,如果不記錄,現在就會像過去一樣再也回不去。尤其我是自詡要寫一部時代大作的作家。(羞愧羞愧)。
在我正在沉思的時候,電影鏡頭突然切換成了黑白,兩人在飛機上相遇,好像是變到了18年。
看了半天才確定這是兩個分鏡頭的的故事,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現在,而我們是聯系。
男主不是制作了一個游戲嗎,他們還在一起的時候,女主問,游戲里的男孩如果找不到女孩了會怎樣,男主說,那世界就會變成黑白。
所以,過去是彩色,現在是黑白。
然后我記得電影最后吧,男主在游戲里說,他欠女主一個對不起。然后游戲里就是很多人在向自己的那個她說對不起。
男女主第一次在火車上認識,然后火車晚點他們下來一起走的那個車站,特別像哈爾濱去漠河的車站,特別美,那種安靜,那種冷,那種美。
這個電影很明顯是男主先動的心,只是他顧慮太多,因為他知道女主想要的是北京戶口和在北京住大房子,而他給不了女主,所以他一次次看著女主戀愛,失戀,但都不表白。
后來是女主先表的白,那個時候女主想要的就已經不是大房子和北京戶口,已經只是這個男人和他給的愛了。
可是男生不明白。
他們的開始也是他們為什么會結束。
其實他崩潰的時候我是挺能理解的,為了夢想追了這么久,別人踏踏實實過日子的都已經把日子過得很紅火了,而他還是什么都沒有。別說男人,是個人這個時候都是極度恐慌極度沒有安全感的。其實他很怕女主離開,但是又只能一次次扎著女主他才能好過點。女主也懂,所以也沒說什么。燒烤攤女主打男主的時候真的很帥。其實這個時候男孩在面對自己深愛的女孩的時候是最有壓力的,他怕給不了女孩他想要給她的。所以可能他才會和另外一個賣房的女的聊,只是為了舒口氣。其實女主從來都沒有逼過他,但正是這樣的愛像一個網密不透風讓男孩呼吸不過來,因為男孩也愛她,是真的愛。
男孩急于成就一些什么來報答女孩的愛,但總是沒什么成就,所以失意。
明明因為愛在一起,卻總是急著去證明愛而忘了怎么去愛。
他們因為什么吵了一架分手的我忘了,女主離開的時候就說以后不要再見面了,男孩還在一直假裝玩著游戲。后來反應過來追上去,卻站在地鐵外面看著門關起來沒有上地鐵。
愛嗎,他們依然相愛。但是真的太累了,所以大家都沒有力氣再在一起。
后來男孩游戲研發成功,賺了很多錢,被大公司看重,總之就是事業越來越順利。后來他在北京買了房,想把老父親和女主接過去。卻被拒絕。
男孩這個時候說你不是想要住大房子嗎,我都給你買好了,你還要折騰什么。女孩說,你從來沒有懂過我。
女孩在表白的時候想要的就只是男孩和他的愛了,可是男孩沒懂。
男生總是低估女生愿意和他過苦日子的決心,只要有愛,再苦都甜。其實女孩可能真的因為有母愛這樣的偉大的無私的基因,但若以一生為軸線,男孩其實都更加愛自己。他們渴望給女孩他們想要給女孩的,他們想要有這樣的主動權。其實女孩想要的只是愛。
男生總誤會女生想要的是全世界,可他為什么就不知道女生遇見你后,你就是全世界。
后來男孩娶了別人,是啊,男孩再愛都能娶別人,而女孩,卻再也愛不了別人了。
后來看到男主那么痛苦,我不明白他為什么要娶別人。也許男孩喝醉了,把那個女生搞懷孕了,然后男孩負責,娶了別人,而女孩也知道男孩愛這別人,但無所謂,這個女孩只要這個男的有房有車負責任就好。
我覺得這是最合適的劇情。那么多人替這個妻子打抱不平,有沒有想過人家都是知情的。我們為什么要在電影中看出真實,要倫理等等一切真實,那你看電影干嘛,只要邏輯是通的,情感是真的,感動你是真的,那這個電影就是有價值的。
后來你把我想要的生活全都給別人了。
這部電影的男女主很明顯,從來無關妻子。但大家去非要給戴上前任的帽子,以此來瘋狂diss。這種明顯的標簽式的斷章取義,大家的閱讀理解怕是不及格吧。
如果你想要安穩,你可以找這樣的男孩,他會關心你,照顧你,卻請你做好準備,這樣的人怕是不會再這樣愛了。
如果你想找一個愛你的男人,那請你做好準備,這樣的人不一定會陪你到最后,但也不是不可能。
還有很多細節情節有趣又好玩。還有男主的老父親,特別讓人感動。
反正我當時哭的特別慘。
電影結束全場燈突然亮的那一刻,我慌亂地狂抹眼淚,但是我想這一刻我暴露出來的脆弱與真心無處遁藏。
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