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后一位公主:晚清照片中最丑的深宮女子,唯一令慈禧懼怕的人

紅圈者為榮壽公主

咸豐十一年十月初八,已入深秋的北京城清寒蕭索,葉落滿地。凜冽的西風穿行于長街陌巷,激蕩于云水之間,所經之處,總是一陣嗚嗚作響。佇聽寒聲,像是低語,更像哭訴。

白天里,位于京城什剎海西岸柳蔭街的恭王府一片張燈結彩、喜樂祥和,儼然慶賀喜事的排場。可到了晚上,安靜下來的恭王府內突然變得氣氛凝重,顯出與白天截然相反的基調。

府中大堂里,端坐著的恭親王奕訢把年僅8歲的長女緊緊地抱在懷里,神情黯淡,若有疑憂。如云的奴仆伺候一旁,也都面露哀沉。偌大的王府一改往日的繁華喧囂,變得鴉雀無聲、死氣沉沉。

原來,就在這天早晨,奕訢突然接到諭旨,慈禧要將他的長女正式過繼,收養于宮中,并封為“固倫公主”。依照清朝祖制,皇女自中宮出封固倫公主,由嬪妃出封和碩公主,而親王之女當為郡主。如蒙皇家恩賜或因出嫁時照顧夫家門楣,郡主也可被晉封為和碩公主。但恭親王之女從郡主直接成為固倫公主,縱觀整個清朝歷史,這還是唯一的特例。而此時,咸豐帝的親生女兒榮安公主都還未被冊封。

此等前所未有的上上恩典,本該點著鞭炮大張慶賀的,所以白天里,恭王府擺足了感激皇恩與慶賀封賞的門面,前來祝賀的官員同僚絡繹不絕。直到天黑了,客人漸漸散了,樂極生悲的情緒才終于和暮色一起,籠罩了下來。

想到女兒的未來,奕訢的心中悲喜交集。女兒能成為清朝王朝地位最高的公主,這本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只是這一過繼,女兒就成了大行皇帝和太后的孩子了,此生都不能再叫自己阿瑪,而要改口叫六叔,以后再見一面就沒那么容易了。這對于奕訢而言就等于要割去他的心頭肉。

等到妃嬪和女兒都去休息,眾人各去忙碌,奕訢移步去了“綠天小隱”獨自喝起了悶酒。秋晚雁來空自寒,夜闌酒盡不勝悲。酒過三巡,他重重地哀嘆一聲,想起就在前不久,自己聯合皇嫂慈禧完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奪權政變,而他也搖身一變成為了手握重權的議政王。當時的他實在太小視“弱女子”慈禧的野心和心計,自己心愛的女兒今后要天天待在慈禧身邊,就相當于女兒變成了自己留在她身邊的棋子,一旦奕訢膽敢有任何忤逆抗旨的舉動,女兒也不會好過。慈禧這么做,是獎賞,更是制衡,一石二鳥,果然是高招。

不知道女兒去了宮中,已然擁有實權的慈禧是否會待她一如既往。想到這里,憂心忡忡的奕訢舉起手中已經撫弄許久的酒杯,一飲而盡,又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奕訢的長女榮壽固倫公主生于咸豐四年,為嫡福晉瓜爾佳氏所出,也是載入《清史稿》的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公主。

幼時,王府上下乃至整個皇族都喚她為“大格格”。大格格是奕?這一輩皇兄弟幾個中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她自幼乖巧懂事,沉著穩重,對長輩恭敬有禮,對弟妹關懷愛護。每每見到這個女兒,奕訢的臉上總是洋溢著說不出的驕傲。

咸豐帝雖然因爭奪皇位與六弟奕訢生出了罅隙,登基后更是對奕訢處處提防,但對于這位大侄女,咸豐還真是疼愛有加。那時咸豐帝雖已在位幾年,但仍無一兒半女,他時常下旨接大格格到宮里小住,希望大侄女的到來,能為皇家招來子嗣,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招弟”。

就在大格格往來宮中不久,弟弟還真的招來了。咸豐五年,麗妃他他拉氏生下了一位公主。咸豐六年,當時還是懿嬪的慈禧誕下了大阿哥載淳,隨后母憑子貴,接連晉升為懿貴妃。兩年后,玫嬪徐佳氏生下二阿哥。如此一來,大格格便成了后宮里的小福星,各宮的嬪妃們都爭相寵愛她,皇后和懿貴妃更是一見著她便眉開眼笑、贊不絕口,或許就在那時,她們便有了收養大格格的心思。

咸豐帝在位的十一年里,內亂外患不斷,最后英法聯軍攻下京城,咸豐帝卻避往熱河,憂憤成病,終在1861年御龍歸天。咸豐帝病逝后,慈禧聯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成功肅清了肅順一黨。隨后,29歲的恭親王、27歲的慈禧和25歲的慈安結成同盟,開啟了“兩宮垂簾,親王議政”的全新局面。

為表達謝意與感恩,慈禧旋即加封奕訢為議政王,委任軍機大臣等手握實權的官職,還將他的大女兒接進宮中撫養,晉封為榮壽固倫公主,視如己出。其實這看似獎賞的背后,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以防奕訢權大謀反,慈禧必須將他的女兒留作人質。

對于這些前朝的紛爭暗涌,此時的榮壽固倫公主自然難以參透,好在她的性情中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沉穩乖巧,又善解人意,懂得察言觀色,宮中眾人都親切地喚她“大公主”。進入宮中生活不久,慈禧關切地問她可否習慣。大公主微微一笑,說:“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無論宮中府中,女兒都過得很舒服。”慈禧聽聞后非常高興。

當時,已經大權在握的慈禧,在眾人面前多了一些凌厲和鋒芒。可是退回后宮,她的寂寞卻與日俱增。大公主則盡可能多地陪伴她,每天總是“皇額娘”長“皇額娘”短的,無微不至,真像個貼心小棉襖,讓慈禧在生硬冰冷的皇宮中,體味到了至親間的溫熱家常。


辛酉政變后,年輕的慈禧還沒有掌舵清王朝的能力,宮內外大小事務都需要奕訢親力親為。而奕訢雖然只是親王,但實權與威望早已遠遠超過了兩宮太后。加之奕訢這個人個性爽直、不拘小節,在吹毛求疵的慈禧眼里,漸漸便有了功高震主之嫌。

同治四年三月,皇帝的起居注官蔡壽琪因與安德海私交甚密,便估摸著慈禧的心理上了一本彈劾奕訢的奏折。當時慈禧正想懲治奕訢,卻苦于沒機會。見此折后不禁暗暗歡喜,她不顧大學士周祖培等人的反對,親自擬旨,將奕訢“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干預公事”。

諭旨一下,滿朝嘩然。由于奕訢才能出眾,當權之后做出了不少成績,在朝野上下積累了極高的威望,連洋人也十分認同他的外交能力。不久,滿朝文武以惇親王奕誴馬首是瞻,紛紛上疏為奕訢請罪。

奕訢有如此高的威望和人氣,這是當時權力斗爭經驗不足的慈禧始料未及的。不過她明白,革奕訢易,平眾臣難。如果因為鏟除奕訢而引來朝野動蕩,那就得不償失了。于是慈禧很快便改變主意,下旨革去奕訢議政王的頭銜,但仍然以軍機領班大臣的身份主持軍機處和總理衙門日常事務。

慈禧這一翻云覆雨的巴掌扇得奕訢措手不及,經此磨礪后,他總算摸清楚的這位皇嫂的秉性,于是一改往日的鋒芒畢露,變得謹小慎微。為表臣服,奕訢還向兩宮皇太后請旨褫奪女兒固倫公主的封號。他很清楚,只有他們父女兩都安分降格,慈禧那顆多疑敏感的心,才能稍稍安寧。

慈禧本不想除去榮壽公主的封號,但既然奕訢有意請辭,慈禧拒絕便顯得矯情了。隨后,大公主“固倫”封號被拿掉,可也沒有一個和碩之類的封號取而代之,大公主從唯一一個被破例晉封的公主,一下子變成了唯一一個沒有封號的公主。好在這樣的尷尬處境并未改變她的生活,以及她與慈禧的母女感情。封號被削,可她在慈禧面前,還是那個溫婉靈巧的貼心女兒,該請安請安,該孝敬孝敬,一切照舊。

對于當時只有十一歲的大公主來說,生父被養母打壓,見到兩位至親的齟齬摩擦,她的心里該是承受了極大的煎熬,可她居然能強壓自己的難過,依舊喜怒不形于色,如此心靜如水的性子,反倒讓慈禧刮目相看了。


慈禧

轉眼間,大公主十二歲,剛剛邁入公主婚配的年紀。慈禧覺著與其等到女兒情竇初開,自己錯點鴛鴦配,不如趁她還小就趕緊指配一位出色的額駙,好讓他兩打小培養感情。主意定下來后,很快慈禧就忙不迭地為大公主張羅起婚事來。

按照祖制,公主的婚姻一般是由皇帝指婚的,但為了自己的女兒能嫁給心儀的郎君,慈禧也算是煞費苦心。據當時一位老太監回憶:那天,公主精心打扮了一番,換上了一身鮮艷的禮服,在幾位王妃的指引下,先去儲秀宮朝見慈禧,然后走進一間光線昏暗的內屋,一旁的太監趕緊放下門簾。過了一會兒,只見三個俊麗的少年依次走了進來,并排站好。公主略略打量后,朝身旁的太監點點頭,示意已選好,三位少年退下。看這大清公主選額駙的陣仗,頗有些帝王選妃的氣勢吧。

盡管慈禧給了女兒極大的婚姻自主權,但大公主心里清楚,自己喜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讓皇額娘滿意。那個被選中的少年叫富察?志端,樣貌斯文、性情溫和,他的父親富察?景壽也是位額駙,娶的是道光帝的女兒壽恩固倫公主。論起輩分,這志端和大公主還算是表兄妹。額駙的兒子又做額駙,這種親上加親的婚姻是封建皇族最喜聞樂見的。

在常人的眼里,公主的婚姻應是最幸福的。她們有奢華闊氣的府邸,有一呼百應的仆叢,可以和額駙一起賞花觀月,日日纏綿,趁著最美的時光,繾綣人間。可惜,事實并非如此,公主的婚姻向來與幸福是沾不上邊的。

清朝祖制規定,公主和額駙在行過成婚大禮后,就必須各回各家,額駙早晚去公主府請安,請安完畢即返回自己的府邸。沒有公主的宣召,額駙不得留宿,而留宿前還有諸多規矩。這些不合理的繁文縟節,慢慢消磨了公主的愛情。

大公主與志端雖做了夫妻,卻難得共處,更何來執手相伴。成婚后的大公主只得整日獨自待在公主府,用盡一切辦法打發時光。據一位在公主府當差的太監回憶,當時大公主常常一個人在院子里一圈一圈地騎馬玩,這算是她最喜歡的娛樂項目了。

有人說,等待是人生最初的蒼老。可等待終歸是有希望的,前方的希望或渺茫,或崎嶇,卻總有驅使你前行的動力。大公主的生活卻是無望,像是那噠噠的馬蹄聲,一路馳騁,踏著青草的憂傷,踩著野花的殘香,只能奔馳在輪回的悲劇里。

婚后僅僅五年,志端因癆病去世,17歲的大公主正值妙齡,卻一下子成了寡婦。慈禧一心盼著女兒能嫁個好額駙,別像自己一般,年紀輕輕就守了寡。誰料 “怕什么就來什么”,當年慈禧27歲守寡,卻還有一子的慰藉,而今女兒守寡的年歲提早了10年,又無子嗣。

慈禧太后見大公主實在可憐,當初這門婚事又是自己親自指定的,或出于內疚,或出于憐憫,她決定將女兒再次接到宮中生活。

時隔五年,再次回到紫禁城,一切仿似如舊,依舊是長街長,煙花繁,依舊秋天微涼,冬有風霜。寂靜時,也會覺得時光像靜止了一樣,豈料,那靜止從來不過是姿態。物是,方顯出人非。大公主原本就長得不美,經歷了一番蹉跎之后,愈顯老邁,加之摒棄裝扮,就更加凋萎得厲害。清末著名文學家許指嚴所著的《十葉野聞》中,這樣形容這時公主的容貌:

“毀容不事裝飾,雖二十許人,望之若嫗媼也。”

再次入宮幾年后,大公主先后經歷了弟弟同治和養母慈安太后的相繼去世,也讓她感嘆,人生苦短,生者更應學會豁達。她待下人愈加寬和,對慈禧也更加孝順。因為看多了人間聚散,她對于人事更有了成熟和深遠的領悟。伺候過大公主的宮人們都說她既不像深宮婦人一般見識淺薄,也沒有皇家長女的驕縱蠻橫。

同治死后,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繼咸豐之位,這就是后來的光緒帝,而慈禧依然是皇太后,依然可以繼續垂簾。光緒進宮時只有四歲,慈禧只把他作為自己當權的傀儡,除了嚴苛管教外,甚少關心,好在有大公主處處護著這位小皇帝。慈安死后,光緒最親近的人,除了恩師翁同龢,就只有大公主了。

光緒七年,慈禧以光緒的御令,再次晉封大公主為固倫公主。如果說,當年的晉封是作為對生父奕訢的恩賜,也是權利制衡的砝碼,而今時隔20年這個封號的回歸,正是對她本人德行和威嚴的褒獎。作為此時宮中唯一的固倫公主,作為慈禧最信賴倚仗的女兒,她實至名歸。


公主年少守寡,加之性格貞潔沉穩,從不穿著艷麗過分打扮,倒是慈禧這個做媽的整日打扮得花枝招展。慈禧喜好奢華是出了名的,平素只要見到她穿艷麗奢華的衣服,大公主總是忍不住當著下人的面劈頭蓋面地訓責:“您這么奢華做什么?你不過是清朝的一個老寡婦而已,打扮得這樣妖冶,小心給人家落話柄。”話語雖無禮,卻有道理,慈禧后來還真怕了她。每次只要大公主來見,慈禧就挑一件相對樸實的衣服換上,妝也不敢化得太過分,珠寶首飾也不敢多戴。慈禧一向囂張跋扈、我行我素,唯獨在大公主面前收起了所有的銳利和鋒芒。

據慈禧的貼身宮女回憶,有一次慈禧偷偷做了一件極其華麗的袍子,囑咐左右人千萬別告訴大公主,可沒過多久大公主還是知道了,她見到慈禧就不開心地嘮叨:“我對您不好么?我每天都惦念著母親喜歡穿什么,喜歡吃什么,然后告訴宮里的主事太監,讓他們去辦來。母親可倒好,偷偷地做一件衣服來穿,還要大家瞞著我。這事若是叫外人知道了,當我們娘倆是什么人呢?”一席擲地有聲的責備,說得慈禧啞口無言。

無言是無言,但每每大公主來請安前,慈禧還是會命下人準備好女兒最愛的吃食,細心周全,全然一位慈母的模樣。

1898年,光緒帝變法失敗,處境非常危險。慈禧原本的意思,是要在乾清門前宣布祖訓廢掉光緒皇帝,然后將他御棍打死。慈禧準備處置光緒帝時,大公主正在去熱河省親的路上。一位伺候過光緒的老太監趕緊派人出宮,將消息通報給了大公主。大公主聽聞后,萬分焦急。公主身邊的宮人回憶,大公主一向性子沉穩,從來沒見她如此著急過。

大公主連夜趕往西苑,跪求慈禧棍下留人。她對著怒火沖天的皇額娘苦苦求情:“皇弟自幼入宮遠離父母,著實可憐。”見慈禧稍有松動,又趕緊奉承:“此番變法不成,多是皇額娘得神靈庇護,才使得大清得以太平,皇額娘眼下重點該是保護自己,而非操勞他人。”這番刻意討好的話,以大公主的性子,平日里是絕對說不出口的,可此時救人要緊,她也顧不上這么多了,一番哀求最終讓慈禧放棄了殺念。

一天之后,光緒被囚瀛臺,從此失去了自由,但好在性命無礙。瀛臺是北京西苑一處三面環水的小島,原是清朝皇室游玩觀戲的地方。可從那以后,瀛臺這個地名,便與光緒帝生命尾聲的凄涼永遠聯系在一起,籠罩了一層揮之不去的悲劇色彩。


大公主沉穩威嚴,但并非沒有情趣的人。沒事的時候,她就自學花鳥畫。大公主的花鳥畫跟瑜貴妃的山水畫,并稱“宮闈二妙”。可見公主還是頗有才情的。

20世界初期,一位留洋回國的傳奇女子裕德齡來到紫禁城,引發了不少的轟動。裕德齡年少時隨父親裕庚游歷日本和法國,17歲時隨父回京,因精通八國語言和西方禮儀,被慈禧招入宮中,作為御前女官,為慈禧做翻譯工作。

令眾人沒有想到的是,平日連鮮艷衣服都不穿的大公主竟與時尚新潮的德齡成為了好姐妹,有空她便請德齡給自己講講國外的見聞,教自己學英文。當時大公主的年齡已經不小了,一輩子沒怎么出國京城的她其實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或許是遺傳了生父奕訢的外交才能,大公主認真學習了一段時日后,開始嘗試著幫慈禧處理部分外交事務,漸漸熟知各國貴族宮廷禮儀,許多外國使節的太太進宮,都要由她來接待作陪。

1901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大公主陪同慈禧倉皇出逃,如喪家之犬,看遍了一路的民生凋敝、滿目瘡痍。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前后在一天之內相繼去世,大公主哭著去吊唁,但眼前的景象,讓她悲痛的心中頓時充盈了憤怒。大殿中,皇帝和太后的遺體一左一右停放于床板上,還沒裝殮。床板前各放置了兩只蠟燭,如同鬼火一樣陰氣森森,整個屋子里沒有一個人。皇后怯弱不諳事體,王宮大臣們都在忙立嗣的事,根本沒有人操持帝后的葬禮。

她見狀后,立刻驅車去找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一進門,只見載灃正端坐于堂中,悠然地喝著茶,大公主勃然大怒,高聲叱責道:“今天你大喜了,你兒子做皇帝了,你做攝政王了!兩宮太后對你不好嗎?現在帝后死了,大喪在即,你倒很悠閑淡漠,在家也坐得住!”

攝政王害怕極了,趕緊召集王公大臣操辦喪事。人手稍稍齊了一些,大公主就開始布置任務,調動人員,安排各種禮儀,一直到下葬,事事井然有序。后來,大家都議論說:“太后一生獨斷專橫,連親子都不待見,沒想到這個養女倒是孝順,真是沒白疼她。”

當人世的紛爭,權勢的制衡,紛紛拜倒在時間的面前,人們才懂得,或許,有一種感情,甚于血濃于水。

被歲月覆蓋的花開,白駒過后終會變成空白。經歷了無數至親離別,此時的大公主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每年春日,紫禁城的鮮花照舊絢爛,徹底寂寥的她只能在回憶里落空了殘年。想想從前慈禧在世時最愛聽戲,一出出你方唱罷我登場,或別離,或喜氣,或哀愁,或開懷。而今臺下的人的如臺上的戲一樣,都散了。想來,真是“人間無非大戲場,戲場本是小人間”啊!

滿清倒臺后,大公主深居簡出,但虎老余威在,在滿清遺老面前,她仍然是大公主,擁有極大的權威。當時不少生活無著的人去投奔大公主,她干脆拿出一些本錢開銀莊做生意,收留和幫扶了不少人。

1924年,大公主壽終正寢,享年71歲。

大公主死后葬于安定門外的雷橋村,這里曾是當年她陪同慈禧出逃京城時的落腳地,至今還流傳著有關大公主待人親厚,與農人們往來甚密的故事。

清朝歷史由于年代較近,遺留的資料檔案相對詳實,我們可以較為明晰完整地勾勒出當時很多人物的生命脈絡,從而由點到面,拼湊出整個時代的基調與背景。我們讀慈禧,說出的是嗜權;讀奕訢,讀到的是遺恨;讀光緒,讀出的是悲情。唯獨讀到榮壽固倫公主時,心底才會閃現一絲難得的溫暖,這也是那個悲劇時代所剩不多的一點溫暖。

她其貌不揚,顛覆了我們對于公主的美麗印象,但正因如此,她的品格與德行才有機會在她的衰容背后,顯得如此炫耀奪目。歷史選擇由她來完結中國的公主時代,或許有一定的必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5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0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06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7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35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28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1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5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1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95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08評論 2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