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很小的時候,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從小事做起,“萬丈高樓平地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等名言警句成了“厚積薄發、積少成多”的最佳論證。道理雖好,但我認為其激勵效果一般。換個角度看,也許更能引起共鳴。萬丈高樓平地起,與其強調積累,不如強調歸零思想。
? ? ? ?杜甫的人生理想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引起廣泛共鳴。尤其是在當代,多少社會青年都成了“房奴”,因為買房難,而拮據生活,而擱置理想,而單著,而~~~~房子能帶來安全感,有了小家,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因此,將職業理想和家庭理想具化為高樓,是非常貼切的。
? ? ? ? 高樓的倒塌或失去,是意料之中而又意料之外。外界環境的不可靠,比如自然災害、政策要求等,能讓健全的房子一夜消失;內在的不穩定性,比如家庭、職業變動,可能讓屬于你的房子成為他人的財物。風險就是這樣,明知道存在且不好,又不能避免。事物都有兩面性,高樓的倒塌或失去,也帶來了新的選擇和機遇。
? ? ? ?若能做到不怕高樓的倒塌或失去,重新歸零,用更多更好地經驗,更大的勇氣和信心,再從平地建高樓,那是最好的。然而,事實上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比以前造房更難。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建造的成本更高了,體力卻更弱了;市場資源更緊張了,而競爭者卻更多了。此外,失去的房子很可能已經是你人生的巔峰了,是你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傾其所有造出來的,再也造不出比之更好的了。我感同身受,面對這些殘酷現實的難過與沮喪。可是,我們不得不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悲劇已經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放下,重新出發。與其用悲傷和自憐的絲將自己包裹成繭,逃離現實,不如破繭而出,重新飛翔。也許結果不是最好的,但總算還有新的希望新的空間,而這正是活著的意義。只有活著,才有創造力!臧克家在1949年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上就曾點精辟地點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 ? ?我敬佩那些能重頭再來的勇士,而且我認為其實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我們有歸零思想。我認為不愿意歸零,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放不下之前的美好。二是害怕未來的失敗。這正是我們大部分煩惱的根源——無法活在現在,被過去和未來捆綁。人是有感情和記憶的高等物種,而感情和記憶就與時間相關,很難做到不被過去所經歷的、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羈絆。然而,我們還是要學會建立時間和事情的分界線。歸零思想,就是將現在與過去劃出分界線,減少過去經歷、情感的干擾,抽離出獨立新的自己,只為新的目標而活。萬丈高樓平地起,從打地基、壘磚塊、涂水泥等基礎工作做起。雖然還是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但是你已經有了經驗,只要善于總結,勤奮努力,你很可能會建出更好的房子。最差,也會有新房子住。反之,如果一直守著倒塌的房屋,唉聲嘆氣,顧影自憐,那就只能虛度時光,惡性循環了,而且新房子不會憑空出現。
? ? ? ? 簡單的道理,一看都懂。能做到“有則改之”、“從善如流”才是真英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