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攢個臺式機,又怕被人坑,先迅速儲備點兒入門常識,降低被忽悠率。
扒了幾篇網文,對顯卡的參數有了一點小了解,分享給頭腦偏感性的童鞋。
作為顯卡本身需要關注兩個主要的東西,芯片和顯存
一、芯片
大家知道我們在電腦上看電影、玩游戲,看到的圖像,其實就是電腦對數據處理后的輸出到屏幕上。而對圖像數據處理的工作就交給顯卡的芯片來完成。
1)芯片類型及芯片能力
越復雜的圖像,數據處理的過程越復雜,算法越復雜(科普一下,經常在娛樂新聞上看到“虛幻引擎”打造的XXX游戲,其實“虛幻引擎”就算是一組牛逼的算法。),對顯卡芯片的本身要求越高。所以一款好的芯片是顯卡好的基礎之一。地球上生產芯片的廠家屈指可數,而個人用電腦就兩個芯片廠商,amd和nvidia,我們經常說的“A卡”和“N卡”,就代指這兩個廠商的芯片產品。
2)核心頻率
工作能力強的芯片找到了,它的產出就要看工作強度了。衡量這個指標的參數就是核心工作頻率。顯卡廠商(比如GeForce影馳),在拿到芯片生產顯卡的時候,根據自己的產品設計,會給定顯卡一個核心工作頻率,要求他以什么樣的頻率去干活。
以上說的兩個參數,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有個人工作能力很強,他每天還能干12個小時,工作產出 =工作能力*干活時間(每天),這哥們兒挺能干。
二、顯存
看完芯片接著說顯存。
顯存是用來暫時存放芯片處理的計算結果的地方,這里其實工作原理跟內存很想。芯片將計算結果先交給顯存,之后顯存在輸出,最終呈現在屏幕上(物理過程不贅述)。
1)顯存容量
顯存的大小決定了它最多能暫存多少計算結果,這個參數大了固然好,但是只要夠用就行了,因為它畢竟是暫時存放,不是永久存放,相當于水池有一個進水管一個出水管,如果出水管快,那么池子只需要足夠大就可以,多了沒用。
2)顯存帶寬
顯存拿到芯片的計算結果是需要輸出的,那么輸出能力也決定了顯卡的好壞,顯存位寬簡單的說就是顯存輸出結果的能力。讓我們來分解一下這個參數:
? ? ? ? ?顯存帶寬 =顯存位寬*顯存頻率
? ? ?1>顯存位寬
? ? ? ? ? 顯存位寬是什么呢,你可以理解成顯存輸出一次,能干多少活(輸出多少數據)。我們經常看到顯卡參數里有個“128位”、“64位”,說的就是顯存位寬。
? ? ?2>顯存頻率
? ? ? ? ? 顯存頻率,說的是1秒鐘顯存的輸出次數。
所以顯存帶寬,說的就是1秒鐘里,顯存輸出能干多少活。這個數當然越大越好啦,所以作為因數的顯存位寬、顯存頻率,也是大一些比較好。
這里我就不用計算機概念解釋了,感性去的可以去扒書背一背......
另外,工作頻率(顯存頻率、核心頻率)并不是固定的,存在一般工作頻率,與極限工作頻率(比如一個人每天一般干活8小時,他最多可以承受一天12個小時),這里的極限頻率減去常規頻率,就是超頻數了。讓顯卡進行超頻工作,是需要主動操作的(沒用過,可能是通過顯卡驅動操作)。高玩經常追求超頻,所以也需要關注一下。一般情況下,對顯存進行超頻,比芯片超頻的效果要好。
玩超頻請弄個扛得住的CPU,別讓顯卡OT了電腦玩完.....囧
最后總結一下,觀察一款顯卡,初看幾個參數:
1.N卡還是A卡,產品牛逼不?
2.核心頻率(and 超頻數)
3.顯存頻率(and 超頻數)
4.顯存位寬
5.顯存容量
具體數據不列舉,不寫歷史,想了解目前高端顯卡的參數,直接百度/google,扒幾款高價顯卡摟一摟,對于價格差不多不好拿主意的,有興趣的可以觀察以上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