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停止自嗨-從作者視角到讀者視角
我們能寫什么呢?
給誰看,誰要感受這個東西?
如果你僅僅是寫自己喜歡的內容,而讀你的文字的人感受不到任何鏈接,那他憑什么給你點贊和打賞呢?
從讀者的視角試試看吧,在滿足自己喜歡的同時考慮一下是否可以對別人有用,能引起別人共鳴吧。
- 寫讀者想讀的內容
- 要寫得勾起讀者的興趣
- 要寫得讀者能夠信服
- 要用深入淺出的語言來寫
自嗨很容易,寫日記就好啦。
寫得難懂也很容易,但是要將一個難懂的事情寫得大家都容易理解,就需要練習了。
2.寫自己的體驗
什么是自己的體驗?就是不光是描述事物,還要表達你對這件事物的感覺。
舉個例子:
如果你問我,我最喜歡什么顏色,我會怎么說?
我會說,我喜歡藍色。
為什么喜歡藍色
因為他代表了沉穩。
我這樣說你會哦一聲,然后心說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寫文章也是這樣,不要僅僅是放滿信息,你還要告訴他你的體驗。
我喜歡藍色,因為藍色很純凈,也有一點點的憂傷,它讓我經常想起我的初戀。
感不感動?會不會勾起對方的興趣,接著八卦你的初戀?
3.張開自己的觸手
張開自己的觸手,就是減少自己寫作的未涉及領域。
比如我想寫閱讀相關的文章,你會說別了六哥你都寫了這么多了,再寫不就是在炒冷飯么?
但是如果我們把“閱讀”這個話題當做一個八爪魚,我們會發現閱讀的話題海了去了:
- 主題閱讀
- 快速閱讀
- 深度閱讀
- 碎片閱讀
- 閱讀和視覺呈現
- 小說閱讀
··· ···
還沒完,光有個主題閱讀我們又可以延伸出“觸手”來:
- 公眾號文章主題閱讀
- 商業概念主題閱讀
- 實用方法主題閱讀
- 培訓類課程主題閱讀
- 演講類主題
- 論文類主題
- 小說主題閱讀
- 歷史主題閱讀
你看,一旦你嘗試延伸自己的觸手,你會發現一個主題可以延伸出很多可以寫作的話題出來。
那怎么讓自己長出新的觸手呢?
也就是怎么讓自己發現原來自己沒有涉及或者沒有進入的兩個領域呢?
- 一是成為一個收集狂,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什么信息(好想插入自己的課程廣告麻蛋);
- 二是聽別人說,比如一個話題看看別人的視角是怎樣的,讀書,聽講座,在行約都可以。
4.寫作就是一張自問自答
寫不出來的時候怎么辦呢?
你可以試試來一場自問自答。
比如你給自己提出一個結論和建議,假裝還有另一個自己,向自己提問。
比如,“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讀《刻意練習》這本書”。
那另一個我“彭小七”就會問我,你為什么推薦這本書呀?
彭小六就會說出理由: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掌握一項技能只需要多花時間,多堅持就行。就像寫作,很多人覺得只有寫夠100天,寫夠幾十篇就可以了。
實際上這樣并沒有什么用,因為練習本身也是一項技能,它也有科學方法,也需要練習。
彭小七:你說的有一點道理,但是還是太理論,你能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么?
··· ···
你看,如果繼續讓對話進行下去,這篇《刻意練習》的書評就基本上寫出來了。
講到這里,我忽然明白了為什么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都要求員工會寫作技能了,因為這種“自問自答”實在是太牛叉了。
它可以用來準備向領導的匯報,通過自問自答,你可以將問題和解決方案考慮的更深刻。想想你原來是怎么被領導一個問題就問倒的情景吧。
豐田工作法的5why提問,不也是這樣的道理么?
我們今天聊得是寫作,那通過自問自答,你很容易寫出一篇對別人有用的文章。
因為文章本質上就是在表達想法,而你在表達的同時就已經在試圖回答讀者的問題了,這樣的文章就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共鳴啊!
5.小結
不能說了,再說就會涉及泄露課程版權內容了。
今天就這樣,晚上還有課,希望總結的一點心得對你有幫助。
我是彭小六,我在北京上行動派的SuperWrite國際寫作課,剛下課來交作業,今天就這樣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