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想有個聰明的腦子,不愿意被稱之為笨蛋。因為聰明的人,腦子靈活,人見人愛,做事情辦法多。
聰明的人似乎做事情處處順利,左右逢源。他們總能比一般人花更少的精力和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但“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話卻時時告誡我們,有一種聰明沒能幫忙把事情解決好,倒起到了添亂的反作用。
所有事情不可一概而論,不能把所有腦子聰明人一棒子打死。這里只是針對那些有著智商高卻喜歡自作聰明,耍小聰明的人來闡述一下觀點,他們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擺正自己的態度,調整好心態,別總占著自己聰明的優勢去投機取巧。當時或許能得到蠅頭小利,到頭來反而搬石頭砸自己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小時候應該都有想法抄近路的經驗,幾個小孩子一起,往往總會出現一個腦細胞特別活躍的領頭人,自作聰明想出點子,好好一條大路不走,自告奮勇地帶領其他小朋友,通過莊稼地超近路,把莊稼糟蹋的一塌糊涂;為了怕自己被挨罵,想鬼點子忽悠其他小朋友爬樹摘果子;想出鬼點子給別的小朋友取綽號或欺負人等等。當時這樣的聰明人似乎覺得自己占了便宜,有句話卻告訴我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毙r候的一些行為舉止,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老是拿別人開刷,自以為聰明,把別人當猴耍的人,如果后面沒意識到其中的得失利弊,很容易因內心無形的優越感,導致為人處事到處碰壁。
有關“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案例有很多。《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應該算是一個。
她是一個機關算盡、很有手段、又太過“聰明”的人,她的結局落得孤家寡人、身敗名裂、身心勞碌到死,最終一無所得的下場,而這一切的根源全在于她太會耍小聰明,從不知道厚道待人,只知道損人利已,和李紈卻是一個很好的比較。正好應了這句話——聰明反被聰明誤。
人們一方面驚嘆于她的無與倫比的治家才能,她應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會感慨于她的結局。書中對王熙鳳的判詞是這樣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
在單位,會經常能見到一些人,沒有真才實學,但他們不是通過去好好學習別人的各種經驗取長補短,反而自作聰明,不時搞點小動作,希望通過捷徑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時間短可能有成效,時間一長,領導也不是傻瓜,他肯定知道誰肚子里只有半桶水,誰才是有真才實干的人。最后到底是哪一顆發光的珍珠被發掘出來,答案不言而喻。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聰明人有個好腦子,這是不可比擬的一個優勢。但這些人如果在現實生活中,能腳踏實地的把高智商運用到怎樣去高效解決實用問題上,才是一個真正聰明人。那樣的聰明勁人又有誰不愛惜和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