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
1、推薦閱讀:《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
2、閱讀記錄:按照老師教的速讀技巧,先讀封面、推薦語、序言和目錄,然后用筆引導閱讀,嘗試了雙行掃視、可變掃視和反向掃視,第一次一口氣讀完一本書,用時1.5小時,最大的收獲是體會了閱讀的快樂,一種意猶未盡的閱讀享受。
3、作業簡述:第一次寫讀書推薦,我理解的推薦是更加走心的讀后收獲分享,于是從閱讀這本書的理解和收獲出發,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走心推薦,全文863字符。
永葆青春的秘籍是活好
《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拿起這本書,書的封面上寫著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推薦,感動熱銷30多萬冊,雄踞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等吸睛的字眼。而讀完這本書,我的評價是:此書名副其實,讀之必有所獲。
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國寶醫師日野原重明先生(1911—2017年),他在日本被評為家喻戶曉的十大“好爸爸”之一,是日本提倡預防醫學的第一人,更是2005年日本文化勛章獲得者。而這本書最吸引人的是歲月賦予的那種淡定與從容,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被書中的觀點和文字,莫名的安撫和折服。
這是一本暖暖的書,匯聚了這個105歲老人的人生智慧:關于死亡、生命、朋友、家庭、工作、孤獨等的思考,穿插著經典語錄的精美插畫,以36個問答的方式娓娓道來。說到死亡,他說“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結束”,而“如何度過一生最后時刻,取決于他如何面對死亡”,給我種下了關于死亡的新認知,讓我明白活好的重要性;說到朋友,他說“真正的朋友是祝愿我一切都好的人“,教會我朋友間相處花時間和用真心的重要性;說到家庭,他說“家庭就是一起圍著吃飯“,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靈,于是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句話,然后放下手機,開始分外珍惜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時間……
這本僅3.4萬字的書,類似引人深思的金句和觀點數不勝數,而縱覽全書,我最大的收獲是本書的第五個章節,獲得了”永葆青春的秘籍:keep on going” ,告訴我要勇往直前的去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好每一天。越長大越明白活著的不易,活著也許是一種本能,而活好是一種向上的追求。愿我的人生午后,擁有一顆溫暖柔軟的心,把語言當拐杖,活好自己的這一生,愿你也可以從書中獲得你的小確幸。
最后,我想告訴你,如果滿分是十分,我會打十分推薦這本書,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會建議你越早讀越好,一定要多讀幾遍,最好讀紙質書,最好再準備一支筆、一本筆記本,把觸動你心弦的地方記錄下來。當你害怕的時候可以讀一讀,你會確幸活著的喜悅;當你迷惘的時候你可以讀一讀,你會收獲遇見未知自己的期待;當你閑來無事你也可以讀一讀,總有一個地方戳中你的心靈,讓你獲得活好的動力。
第二題
聽課筆記:《公式寫作:第二講,閱讀理解》
作業簡述: 我理解的重點談收獲的聽課筆記,從我學習的體會出發,我最大的體會是要“學而習“,一是學,關于學到知識的簡述;二是習,聯系和實踐,說出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感受。以下是我聽完老師課程的聽課學習筆記,全文1256字符。
“你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關于寫作公式之“閱讀理解”的聽課學習筆記
這是我畢業以后聽過最暖的課,盯著手機屏幕,戴著耳機,抱著筆記本和筆,不自覺的搖頭晃腦,寫寫畫畫,仿佛回到最具有學習力的高中時代。那個第一遍聽課程的晚上,回頭仿佛可以看到年輕死磕的影子,居然是幸福的感覺。但是聽完課程,面對時間的緊迫,對比其他同學的高執行力和作業成果,而自己遲遲未開始,隨之而來的也有過迷茫、自卑和不安。我想這也是報名參加老師課程的一種收獲,一個成長的過程,發現自己的不足,自我克服,然后更加堅定。
一、賦予新的信念:你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你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這一句老師在《公式寫作:第二講,閱讀理解》課程中說了幾遍并打字打在文檔里的話,也被我寫在了筆記本里,烙印在了我的心里,讓我重新思考,鼓勵我開始嘗試新的寫作挑戰。關于這一次學習,我想要什么?經過不斷的自我掙扎以后,我寫下我想要的,堅定自己的信念,然后朝著想要的開始實踐。
我想要在釋若老師陪伴式帶教方式下,讓自己一直寫下去,學會寫講書稿,打開新的賺錢管道,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寫出很棒的文章,利他利己;我想要和”一起寫寫“星球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成長進步,通過文字和寫作,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和歸屬,找到自己的方向,打開新的視界,讓自己活得有趣,就像蔡瀾先生《我決定活得有趣》的書中所寫的一樣:盡量地學習、盡量地經歷、盡量地旅游、盡量地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一點,就這么簡單。”
有了自己的想要,便有了動力,接下來的就是學習、消化和實踐,然后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感謝這一句話讓我思考了自己想要的,并種下希望的種子。
二、開拓新的認知:6個閱讀層次+1個新的知識產品
閱讀理解是什么?在我的原有認知里,關于閱讀理解是每次考試的閱讀理解題,但是聽完老師的課程才發現自己的思維的局限,在老師的授課中,井底之蛙的我跳出了這口井。
釋若老師分享的閱讀理解是閱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或者聽一個故事,需要在信息、刺激、娛樂、知識、思想和審美的6個閱讀維度的基礎上,把別人的知識進行消化,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輸出,說給別人聽,讓別人聽懂,形成自己的新的知識產品,其形式、角度可以多種多樣。
而這個新的知識產品,就是你閱讀理解的成果,需要我們掌握知識轉化能力。需要我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做筆記,積累素材,為我所用,孵化并衍生出新的角度、亮點、內容和思考。
三、獲得新的技巧:4大閱讀理解技巧
釋若老師分享的4大閱讀理解技巧分別是速度技巧、精讀技巧、重述技巧和筆記技巧。于我而言,速度技巧、精讀技巧和筆記技巧是學習了就獲得了利器,可以馬上就用,比如速度技巧中的反向掃視,讓閱讀速度更快;比如精讀技巧的六個維度思考,帶著問題,自問自答中,讓閱讀質量更高;比如筆記技巧,致用類圖書筆記的6步法和虛構類文藝作品和非虛構記敘作品的三種方法,讓我的閱讀筆記更加精煉有深度。
“你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就像你站在起點,有自己的目標終點,只要去實踐,去死磕方法和技巧,總有一樣適合你,讓你得到你想要的。而釋若老師公式寫作課最寶貴的便是從始至終的陪伴帶教,給你的不僅是方法和技巧。
第三題
聽書收獲:對RIA讀書法的理解
作業簡述:簡述RIA讀書法,結合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現狀、問題及下一步行動計劃,對比RIA讀書法進行總結輸出。以下是我聽完老師讀書專欄學習筆記,全文1097字符。
學以致用,拆+引+合
學以致用,才可以讓你所花費的時間更有價值
在聽完釋若老師在《噢耶,讀書來了》專欄中拆讀的趙周老師《這樣讀書就夠了》的音頻以后,我立馬翻出了去年我在微信讀書讀完的書單,原來我也讀完過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翻開這本電子書,當初被我畫了線的“真正聰明的人應該做會學習的人,而不是做最勤奮的笨蛋“ 出現在眼前,一對比如今的現狀,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學以致用”到重要性。
2018年我讀了近50本電子書,微信讀書時長近300小時,讀完了,留下一堆劃線筆記,后來讀完也會寫一小段讀后感,但是再回首,看著每一本書的書名,卻讓我失落至極、啞口無言。因為這么多書中卻沒有一本,我可以重述總結出個所以然,而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更是少之又少。
這一次聽了好幾遍音頻,又重新精讀了電子書中關于RIA讀書法的內容以后,關于RIA讀書法才真的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它是治療閱讀無效的秘籍。在“RIA=R+I+A=閱讀拆頁+講解引導+拆為己用”的公式基礎上,我將它理解概括:拆+引+合的學以致用式閱讀。
1、拆——R閱讀拆頁:拆著讀,知所需,有重點
從前的我讀書都是一頁一頁從頭到尾的讀,讀的書大多是平臺推薦之后隨性而讀或者是基于從眾而讀,而學習了拆書RIA讀書法中的R閱讀拆頁以后,讓我深刻意識到選書和閱讀準備和技巧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將開啟閱讀紙質書,重視選書和讀前準備,通過快速讀目錄,翻頁做標記等速度和筆記技巧進行快速閱讀,將書快速拆為不同組成部分,做好標記。
2、引——I講解引導:重述原文
通過已做好的重點標記進行精讀,然后借拆書家、各種書評等資料引導或者自己的語言重述原文,加深理解。接下來在閱讀完重要段落、章節或者一本書之后,刻意練習重述原文的概述能力。
3、合——A拆為己用:聯系+運用
A拆為己用=A1聯系經驗+ A2規劃運用,其中A1聯系經驗是回顧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將書中要點與之聯系,通過對比分析,總結經驗教訓;A2規劃運用是根據自己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用作者的方法以及自己總結的方法,針對問題寫解決方案即下一步行動計劃,然后應用到生活和工作等場景中。下一步行動,不斷練習和實踐A1聯系經驗+ A2規劃運用的方法,在錘子便簽或者幕布上寫實踐清單,通過醒目的提醒,不斷提升自己的行動力。
就像釋若老師說的學中用,用中學,主動學習,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掌握方法提高效率,運用和實踐起來才是王道??偨Y起來的下一步行動計劃就是拆書七步法的應用:選書(有目的的選讀一些致用類圖書)+快速閱讀(速度技巧實踐)+寫I便簽(重述知識點及總結)+寫A1便簽(關聯經驗)+ 寫A2便簽(規劃今運用)+指示便簽(區分內容重要性)+提醒行動(拿出A2便簽制作實踐清單)。
第四題
人物傳記稿:林徽因——你是暖,是愛,是希望
作業簡述:運用重述原文法,聯系結合了自己看過的一本書,探討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進行闡述,全文1629字符。
林徽因: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在生活的洪流里,如何成為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各位書友,大家好,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充滿詩意與才氣,剛烈又溫暖的民國四大美女之一——林徽因。她在建筑學領域巾幗不讓須眉,她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在詩詞文學上出類拔萃,代表作有《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和《九十九度中》等,她是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和作家。
林徽因于1904年6月出生在江南杭州的官宦之家。祖父是進士出身的林孝恂,歷任浙江金華、孝豐等地官職。父親林長民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擅長詩文和書法。但是,她的母親何雪媛,是林長民的第二任妻子,從小嬌生慣養,不會女紅,也不識字,脾氣又暴躁,還愛管閑事,全家上下沒有幾個人喜歡她。作為長女的她,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在人生長河中,有哪些重要節點,最后成為了是愛,是暖,是希望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第一大人生重大節點就是1920年4月,16歲少女時代的林徽因隨父親林長民隨父游歷歐洲,在英國定居一年期間,看到了不同于中國的許多建筑,接觸了自由民主氣息,在倫敦受到房東女建筑師影響下,為她立下攻讀建筑學的志向奠定了基礎。此外,在此期間,她遇見當時24歲的翩翩學者徐志摩,他們暢聊文學,夢想和人生,對新詩產生濃厚興趣,讓她經歷了浪漫愛情的詩意芳華,最后回歸理智的生活,學會愛,獲得寵愛。
林徽因的第二大人生重大節點是1928年,24歲的她跨入了新的人生階段,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此后成為一位剛毅的母親。她變得溫暖,她嫻雅溫柔,端莊可親,雖多病之身,卻有序地操持著一個大家庭的事務。而令人佩服的是,她沒有被家庭生活所困,平衡好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她在很多業余的領域幾乎都能達到專家的深度,因為她,有了著名的太太沙龍。
而走出沙龍的林徽因,更加令人佩服,她是希望,在特殊那個年代里,不怕艱苦,砥礪前行,和梁思成一起輾轉各地,為研究古建筑而傾其所能。林徽因一家也曾顛沛流離,從云南碾轉到四川,困居在條件不佳的偏遠李莊。他們也曾貧病交加,甚至靠典當度日,卻完成了《中國建筑史》和《圖像中國建筑史》。
她為人婦,為人母,為人的朋友,她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成就了她的才華和女神氣質,成為了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什么是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的作者李筱懿說,“靈魂有香氣,是有獨一無二的靈魂和獨一無二的香氣,這是女人的辨識度,她們因為自己獨特的優點、缺點、淚點、痛點和槽點,成為個性飛揚的自己,而不是面目模糊的別人。”而林徽因當之無愧就是這樣一位女子,她有優點,但沒有自負;她有缺點,但沒有自卑;她的生命中有痛點,比如病痛折磨著她,但沒有陰暗;有槽點,比如遭遇貧困,但沒有卑微;有無奈,但沒有失去自己。
她讓詩人徐志摩懷想了一生, 留下徐志摩為她寫的《再別康橋》;讓建筑師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她擁有自由,可以自己做主;讓哲學家金岳霖銘記了一生,在她去世多年以后,還記著她的生日,召集好友相聚紀念她;讓沈從文等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成為最溫暖和溫柔的印記。那么在當下的生活洪流里,如何成為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結合當下,不變的是活好自己的人生,成為更好的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里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利他利己。
1、投資你自己,更有眼界
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林徽因因為自幼接觸了大千世界,才有了她后面的宏志和成就。投資你自己,才可以讓你增值,無論是提升自己的形象,幫助和結交有緣的朋友,還是堅持去讀書,走出去游歷世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升自己的內在氣質。比如雖然知識有限,但是你可以利用互聯網各種平臺去學習新的知識,比如給自己報課程學習理財,學習語言,學習畫畫;比如雖然經濟條件有限,但是還是可以有一個環游世界的夢想,堅持一年一次的遠行,去國內沒去過的地方,去周邊的國家,只會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2、找到自己的方向,給自己制定人生地圖
我們都可以成為好故事本人,只要你想要,就可以得到。我們可以給自己寫夢想清單,畫自己的計劃圓夢地圖。我們可以以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為目標,給自己設定標簽,利用計劃和復盤生命之花八個維度:職業、財務、社交、家庭、健康、休閑、成長、自我實現,去一一圓夢。
愿我們都可以成為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成為獨一無二的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