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要善于給學生留白,要聯系生活的實際,鼓勵學生大膽的思考與質疑,否則,課堂教學勢必成為“一個人的狂歡,一群人的寂寞”。
? 為期兩天的學習結束,怎么說呢,自己僅有的那點驕傲徹底被清除的一干二凈,感覺自己學習了那么多理論知識,看了許多課堂教學視頻,本應該挺有自信心的,聽取了大咖的課堂教學,才知道自己不止被甩出了幾條街的距離。
? 聽解上午賁友林老師和下午羅鳴亮老師的課堂教學,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深度挖掘知識,注重于學生思維和體系的建構,不在于一節課能否完成教學任務,而關注于整個大的層面的教學,每一節課都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意義的理解知識。就像最簡單的長方形的面積,我們可以不加思索,脫口而出,長方形的面積=底×高,但是,為什么是底×高呢?很多人就回答不上來了,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平日的授課,是不是只注重于淺層次的教學,是不是只要學生會做題,任務就算完成呢?
? 羅鳴亮老師的一句話“教什么比怎樣教更加重要”。現在的我們大多數精力都在致力于教學方式的新穎,怎么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可是忘記了我們的初衷,讓學生明白知識,返璞歸真才是我們教學的真諦。
? 就像下午羅鳴亮老師講的小數的意義,五十分鐘的授課,老師講解的時間也就十幾分鐘,剩下的時間都是讓學生探索,讓學生思考,在學生思考不出來的時候,誘導啟發,創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真正建構自己知識的體系,理解深層次的意義。其實這節課老師將關鍵點點出來,學生記憶之后做題練習,學生一樣可以掌握的很好,但是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小數的意義嗎?答案是否定的,只有課堂中學生思考出來的問題,才最有價值,所以課堂給學生留白,讓學生有足夠思考的時間,教師只做一個輔助者。
? 自己講過的課不多,但每節課的模式差不多,舉幾個例子,點出知識,再做幾個練習鞏固知識,學生同樣能夠掌握,但是這不能夠達到讓學生從深層次上理解知識,并沒讓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以后得教學中要精心備課,磨課,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
? 頂層的核心素養,專家已經提出了,需要的就是我們一線教師讓它落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