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很長一段時間天真以為,這世上紅塵滾滾,芥子須彌,總有一處為能力弱者留下可供掙扎的立錐之地,讓這些雖然也曾努力,奈何天賦不如別人,或比別人差千萬倍只能勉強存世的下層人民茍延殘喘。
然而,這明顯是種奢求。
不知何時,弱小,已經是種原罪。
如果不相信,云南昆明那座百年小學因語文成績沒有考上96分的平均分,便被迫站在講臺上面對那些比他們優秀,成績在96分以上的同學道歉的孩子們正這樣對他們的同學道歉:
“對不起,是我們的錯,我們拖了你們的后腿!”
人為什么要道歉,自然是做了錯事。那么這些小孩子到底錯在哪里?用要求他們的語文老師說,拉低了全班同學的平均分,讓全班同學整體形象受損,所以應該讓他們受到一定的懲罰,然后明確自己責任,從而起到教育的作用。
可,這位言辭鑿鑿的語文老師可曾想清楚,這些孩子的語文成績未達到96分,到底算不算一種不負責任,需不需要受到面對公眾道歉的懲罰?或者說,這些孩子到底有沒有犯錯?如果說因為能力不足,未達到96分的平均成績就算是一種犯錯,那豈非說明,人的能力不足,就是一種原罪?
龍生九子,個個不同。
大千世界,所有動物都處于不同的食物鏈,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畢竟只是很少一部分。是的,自然界是遵守了自然選擇,強大的動物戰勝弱小,從而步步高升,一直至食物鏈最頂端,再也沒有天敵。可那些食物鏈最低端的動物,或者植物呢,他們處于最低端,難道就是一種過錯?
那是不是那些隨風搖擺的草兒,每看到一只綿羊,就要連忙面帶羞愧地說:“對不起,我太弱小了,我拉低了整個食物鏈的平均覓食能力?”
而在我們人類的世界里,又何嘗不是如此?
那些身高只有一米六的人,那是不是我每天看到比我高的人類,都要頓住腳步去跟人家道歉,“對不起,都怪我太矮,拉低了我們國家一米六九的平均身高水平?”
那些每個月只能賺兩三千的工作者,是不是見到開奔馳寶馬者都要跪舔別人的腳尖:“對不起,都怪我能力差,拉低了全國人民的整體收入,讓祖國邁入小康的時間要延遲到2020年?”
那些相貌平凡,甚至有些偏丑的人,是不是見到美女帥哥都要羞澀遁走,邊跑邊哭喊著:“我要離您遠一些啊,美麗的人兒,我這樣丑陋的面容,簡直影響了您周圍美好的環境!”
那些員工見了領導,都要三拜九叩,執天子禮,匯報問題低頭順眉,不能看領導一眼,以免卑微的員工身份,拉低了領導的威風,讓領導顯貴的身份受損?
“……”
為什么?
為什么這個世界三十三重天,就沒有給弱小者一個自然生存的空間?
滿世界的成功學,滿天下的努力努力再努力,可人人能力不同,并不是所有能力都有結果。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么會出現天才這個詞語?為什么還會有天賦這個說法?
對于一個努力過,卻沒有得到理想成績的人來說,不管他是小孩還是大人,內心都是敏感而脆弱的。正如一個成年人,如果有人反復在他面前說沒出息他會發怒一樣,在那些心智尚未成熟,人生觀還處于探索期的孩子來說,這種公開形式的鄙視,會讓他們心靈受到何種沖擊,會留下何等深不見底的傷痕,是我們這些成人所不能想象的。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對于學校來說,授業的重要性要排在傳道后面,而什么是傳道呢,不就是培養每個孩子獨立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嗎?一個能力弱,成績差,就該向全世界人民道歉的世界觀,到底是種什么樣扭曲的道?一個語文老師,自然對華夏五千年優秀的文化不會太陌生,那么,你心中所謂的道,又是什么呢?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才是正常的人生觀。
一個人于社會的作用,不在于他真正實現多少,而是在于他用了自己多少的能力。如果本身就只有10分的能力,那么如果全心全意付出,便已經足以讓人敬佩,這已經比那些100分,付出50分的人更值得尊敬。
如果說社會是巨大的金字塔,那我們不同的人就處于不同的層次,不管是頂層的大神,還是中層的精英,抑或下層的平民,我們都在努力的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一個嘲笑弱者的人,根本就不算是真正的賢人。
因為,在他站在上層耀武揚威,洋洋得意的扭動著腰肢時,他根本不知道,從下面人的角度看上去,只會看到他丑陋的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