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營主講人:沙牛老師
學生之一:亞洲
今天我來復盤總結一下,這7天里沙牛老師無私地引領我們進入踏上一個臺階,為什么我會這么說呢,是上一個臺階哦。
我使用清單也有兩年了,但我在看到這個少練營的時候還是有一點小激動。
為什么呢,就是里面講到一個概念,就是思維,把一個工具上升到一種思維模式,這讓我很感興趣。
現在我就說說這7天里的一些感受。
Day 1
第一,回憶一下,我之前使用過清單嗎,是如何使用它的?
1、這是我使用的第一款軟件:奇妙清單。剛開始時,就是簡單的把事項全部羅列出來,然后,全部填入軟件中,
2、第二款就是試了滴達清單的幾款國內APP,都是使用免費功能。最后還是選擇回,奇妙清單。
3、后來,接觸到一些新的清單APP,主要是覺的這些新的APP有一些新功能,感覺還是很好用,就使用上了,還付費購買終身版。這是一款初創的APP,名字我就忘了,但是經歷卻是深刻的。
當我滿心的把奇妙清單上的事項一條條的復制-粘貼的搬到新APP,使用一段時間后,APP突然來一個大的更新版本功能。
在這APP天天更新的時代里,更新倒不是新奇事。新奇的事情是更新后,之前記錄在軟件上的事項,全部清零。
這一下把我整個人搞懵了,我已經習慣清單記錄了,很多事情都是記在軟件上,然后一項項的做下去了。這一個清零后,讓我整個人做事情無從下手。要不斷的回憶之前的事情。為了這事我還找他們的客戶發火,講道理,都沒有,客服一天天的拖,說記錄會恢復過來。最后的結果就是我拋棄了這款APP,得到的經驗是,重要的記錄不能保存在小公司,不能相信小公司。
4、從2018年初開始使用,日事清,至今。優點就是很多大公司都在使用,說明公司已經經過很多大公司的考驗,我就不必擔心了。這款軟件我也是購買了終身版,在國內清單類軟件里是比較優秀了。
軟件本身,全平臺,功能不斷的優化。操作簡單,1年多,功能上的使用已經挺成熟了。如果能加上一些理念的東西在里面,就更加好了。這就是我為什么參加這個訓練營的目的。
第二,學習完今天的內容后,有什么新的認知嗎?
新認知,清單不僅僅是收集待辦事項的工具,清單更應該是我們思考的方式,養成習慣的工具。
清單拯救無印良品,他們的門店有二千多條的清單,開發部門有六千多條的清單,這些清單使用事情變的簡單化,規范化,易于操作,減少錯誤。
我們在做一件新事項時,可以先列清單,在腦海中,過一次。然后在實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最后完成時,復盤,把整個流程清單化,作為以后相類似的事項的清單列表,這樣就做到了復利效應,減少了重復工作的出現,也避免了事項遺漏。
Day 2
清空大腦
之前聽其它時間管理課的時候,也講過清空大腦,所以今天做這個清空大腦的事情,相對于我來說,是比較簡單的。
但沙牛老師說到一點,就是一定要用紙和筆來做,不能一邊想一邊把事情填入APP。
因為紙筆能帶給我輕松,流暢感,不會被打斷。
由于平時我已經把事項都有記錄到APP上,但這次清空大腦,我還是寫下了三十多條。
這讓我意識到,我還是沒有應時的做到清空大腦的工作。還留了一些給大腦。這讓我自身沒有完全整出個第二大腦。
Day 3
待辦事項清單
什么是待辦清單,就是近期的事情列出來,借助紙筆也好,還是軟件也好,只要把腦里的事情清空表達出來。就是爛筆頭比腦記的好。
那么你列出待辦事項清單,是偶爾式,雞血式,堆積如山的爆發式,還是一種,平平淡淡連續的習慣。
只有頻率越高,你的成果才越大。
有一個神奇的數字7,就是你大腦記住事情的件數是,7+-2,就是人一般最小可以記住5件事情,最多是9件情。
還有一種現象叫蔡加尼克效應,
一是人會把“未完成”的事情一直念念不忘的記住,就算有時忘記了,也會突然間又出現在大腦里,這樣就造成了記錄事情的不完整。后果就是這些未完成事情不斷在大腦里蘇醒,激活模糊記憶,讓人無法集中精力處理當下的事情。
二是人會把“已完成”的事情慢慢的忘記。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會把已完成的事情淡化了。后果就是記住的事情越來越不完整,讓我們在做工作日記,周記時會記不起來。
根據這兩條效應,我們可以利用清單來管理。
一是:“未完成”的事情,利用清單把大腦的事情清空出來,讓軟件來記錄,讓人可以處在當下的專注狀態。
二是:只有把所有的“未完成”的事情都列出來后,做完一件事情后,就打勾,這樣方便在寫工作日記時,可以借“已完成”事項來進行回憶記錄。
(串起來:清空大腦列清單--打勾--工作日記)
在清空大腦后,記錄事情時,不建議記在紙筆上和備忘錄式的軟件上,在記在專門的清單軟件上會比較好。
作業:把清空大腦后的事項按屬性進分類并記在軟件上。
完成。
Day 4
檢查清單
1、快速羅列
2、分門別類
3、不斷更新
做好多種檢查清單,旅行清單,物品清單,底線清單,原則清單。
清單一直給我的印象是,記錄待辦事項,分解步驟。然后執行打勾。
但是聽了今天的課后,原來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各式各類的清單,來讓生活更用條理性,節約時間,減少遺漏,避免錯誤。讓我重新認識了清單世界。
Day 5
流程清單
流程清單比檢查清單多一維度,就是順序。
檢查清單一般是物品,而流程清單是待辦事項。
流程清單能有效檢查項目是否按預設制定進行開展,并有效檢查是否有遺漏的問題。
生活,工作有很多可以列出流程清單使用。
怎么羅列流程清單,其實并不用去重新思考,前人已經提供了很好的模型PDCA循環。
這個PDCA循環首先是在質量管理是上使用的。
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
P,計劃:首先在腦子里把整個項目進行模擬,把模擬的過程列出流程清單初稿。
D,執行:拿著初稿就開始進行一步一步的執行,這時就會發現很多漏洞,錯誤。
C,檢查:在執行的過程中把發現的問題,直接進行修改。有錯就改,有遺漏,就增加,需要備注的直接備注。
A,處理:整個流程下來,就會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流程清單,以備下次同類事項時進行使用。
比如,發兩千快遞,一份列出發貨流程清單,一份列出物品清單。
從這件事中得到的啟發是
這兩份清單,是接到項目時,要進行事前思考,磨刀不誤砍柴功。
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使用了1個番茄種時間,之后用了8小時發貨。思考是二八法則里的20%,后面的80%就是體力活。
列出頻率最高的事項,列出流程清單。
Day 6
過目不忘的清單閱讀法,把清單思維運用到閱讀上,真是思維決定了我們進步的速度。
最大益處:幫助記憶,加深理解
這方法適用于技能類,專業類書籍,很適合我最近的在考技能類的證書。
準備工作
1、了解書籍的信息,讀序言,了解書是講什么的。
2、研究書的目錄,主要試找到書的框架并分配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一本好書,最好是一周讀完。
先是略讀,再精讀。
記錄,提醒概念,案例的人名。
之后一定要回想。回想這一步很多人都說過,說這是記憶事解的重要步驟。
記關鍵詞的方法
1)概念
2)事情有多少步
3)案例
參考書籍《習慣的力量》
記關鍵詞的時候,要記錄關鍵詞的層級
每天回顧一下前一天的筆記
功能:練習過目不忘的專注模式,發散模式
通過清單閱讀,主要是能還原書的3D結構架構。
Day 7
復盤總結:7天里,沙牛老師讓我重新認識了清單的使用,更重新的是啟發我的清單思維模式。
清單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應是我們生活中的習慣,更應該是我們思考問題時的一種思維模式。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大家的大腦里都有一種信息過載的負擔感。
這樣會讓我們在生活中犯下不小錯誤,而這些錯誤又分有無知之錯和無能之錯。
格洛維茲和麥金太爾說人類錯誤分為兩大類型:
‘無知之錯’這種犯錯是因為沒有掌握相關知識,科學只讓我們部分理解了世界的運行規律
‘無能之錯’這種犯錯并非因為沒有掌握知識,而是因為沒有正確的使用這些知識就如同疾病而言以前我們并不知道病因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治療 但僅僅在過去幾十年時間里 科學為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知識 以至于我們現在不能只應對‘無知之錯’的挑戰 還要投入大量精力來應付‘無能之錯’的挑戰
在這信息大爆炸中,無知之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無能之錯。
為什么我會這么說呢,無知之錯,是必然的,是人類還沒有完全理解世界。所以只要你在社會中,就必然會犯錯。
而無能之錯呢,是人類使用了不正確的方法來使用知識,來處理社會事情而導致。這是可以避免的,是主觀能動性的。
解決的方法之一就是清單思維。清單會把流程,方法更規范化,更有可控性。
所以現代社會掌握清單思維讓我們更具有優勢,更適應這信息爆炸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