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帶動了動力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在2016年底已經超過1200億Wh,按照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200萬輛目標、每輛車平均配備40kWh電池計算,動力電池配套需求大約在800億Wh。此外,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眾多,截至去年底,僅配套公告車型的企業就達230余家。到2020年,我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將達12萬至20萬噸。
有些企業眼中看到的是一次難得的市場機遇,有些人認為未來這將引發生一場生態大災難,更多人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能源問題,與自己沒什么直接的關系。然而在這些龐大的數據背后,我們可認真的想過未來5年、1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年復合增長率還將繼續提高,動力電池需求也必將隨之高速增長,想必不只是生態災難,環境污染這么簡單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報廢量預測(2014-2025)
動力電池回收相關政策回顧(2016年至今) ? ? ? ? ? ??2017.01.2016.02.2018.01.2016.12.2016.01.
2016年1月,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商務部、質檢總局聯合出臺了《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2015年版)》,該政策明確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責任主體,指導相關企業建立上下游企業聯動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防止行業無序發展。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設計生產、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方面均做出了規定,提出了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
2016年2月,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和《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規范條件》對綜合利用企業的企業布局與項目建設條件,規模、裝備和工藝,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職業健康和社會責任方面對企業提出相應要求。《辦法》適用所有類型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企業。企業按自愿原則進行申請。
2016年12月,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辦法中明確了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原則,強調要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由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主體責任。
2017年1月,國務院頒布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方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提出了建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要求,確保廢舊電池規范回收利用和安全處置。
2018年1月4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聯盟回收利用分會在京成立。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在成立大會上指出,工信部將加快實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建設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積極探索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市場模式。
政策引導無疑是動力電池回收的重要推動力,除此之外,動力電池的回收產業化落地也是行業面臨的難點。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為了避免廢舊動力電池發生安全事故、防止廢舊動力電池引發環境污染,從而更好的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做好動力電池的收回利用,是健康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可缺少的一環。
由于動力電池涉及到重金屬、電解液以及環保問題,回收存在一定的難度。廢舊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進入環境中,可與環境中其它物質發生水解、分解、氧化等化學反應,產生重金屬離子、強堿和負極碳粉塵,造成重金屬污染、堿污染和粉塵污染;電解質進入環境中,可發生水解、分解、燃燒等化學反應,產生HF、含砷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造成氟污染和砷污染。對于這些鋰電池,如果不進行必要的回收和處理,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如何做到電池安全回收、環保處理,加強廢舊動力電池的規范化循環利用,避免此類新型固體廢物引發的環境后果,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關鍵問題。
去年年底發改委印發了《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包括《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等9個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也逐漸崛起。企業拓展新的商業技術模式,發展“梯次利用技術”等方面的綜合實力,與同行積極開展動力電池研發、制造、回收、梯級利用等各項業務的戰略合作等,都將為企業贏得市場先機,也將推動整個行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