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中提到,其實我和那個給我留言的哥們一樣,來北京十幾年,并沒有想過自己一定非要留在這里,有時還會覺得自己不屬于這里。
而且,在過去的三十年,我根本就不關注什么幸福啊、歸屬感這些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以前真的是這么想,這些東西也太虛了吧。
就像父親十多年前,讓我安慰傷心的母親一樣。那時稚嫩青澀的我,根本連什么叫“安慰”都不知道,你讓我怎么做。
如果一個人連基本概念都沒搞清楚,怎么可能做對這件事情呢?所以說,概念真的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行動方向。
這兩年,隨著自己接觸了一些人,看過了幾本書,參加了一些活動,讓我越來越明白,幸福是值得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追逐尋找的東西。
但如果為了追而追,那樣活著未免太累了。追求的過程應該是自然而然,內心生發的,不必刻意為之,也無需故意去為之。
我認為,幸福應該可以很簡單,也原本是一件并不復雜的事情。它應該來源于生活中的小事,也花不了咱多少錢,可能僅僅是我們的一個細小動作。
我認為,**幸福應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在那些點滴的細節和行動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去為“幸福”順其自然地做一些小事。 **
比如,出門前擁抱你的愛人;周末帶著家人孩子,出去散散心;醒來時,親吻你的愛人,為她做頓早餐;每個月定期不定期的,一家人一起走進電影院,看場有趣的電影等。
我相信我們平時都有很多這樣的機會,只不過我們是一個不喜歡像親人表達感情的含蓄的民族。
如果你說沒有,那我們就更要學會創造條件和機會。做這些事情并不難,難在你到底有多想提升你們之間的親密關系,難在你骨子里有多想擁有幸福的生活。
只要你是真的想,那么你就一定可以做到。如果你沒做到,說明你還不是那么想,并不是真正的想要改變一些什么。
有一個比較夸張的說法,如果你還沒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那是因為你還沒有達到“想要到發瘋”的狀態。
說實話,**我們不一定要等到什么節日,才想起來對家人好、對愛人好、對朋友好。 **
不一定要等到情人節,才想起來給老婆發紅包、送鮮花。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應該融合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愛應該在平日的生活中,愛應該在行事的細節里,愛應該在日常的點滴中;而并不是某一天的,某一個行為。
當然,我能理解儀式感的重要性。但是,不一定非要等到具體某一天。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每天都是情人節;只要你愿意,每天都可以是春節。
上面我所描述的這一切細節,其實可以用幾個字來概括,叫“親密關系的構建”。
為什么要構建親密關系呢?因為心理學告訴我們,幸福取決于親密關系,“幸福最重要的唯一源泉”是良好的社會關系。
在剛開始讀心理學的時候,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書中說,讀****心理學將會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和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當我讀到中期的時候,書中告訴我:我們現在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在心理學中都有解釋,而且是科學嚴謹的解釋。
心理學的書讀到現在,一個月的時間,對上面兩句話我深以為然。
一直希望大家都可以去讀一讀這些經典的心理學教材,當然我也希望大家看我的文章,但我更希望你們把我這當做是你閱讀的引子。
我希望這里是大家思考的起點,希望你不僅僅是看我的文字,而且要去思考,這家伙說的是不是對的啊,還是他在胡說八道呢?
我更希望,你們去做一點點事情。如果什么都不做,光看這些東西,其實意義并不大。
說實話我的思考其實很淺薄,相對于我知道我了解的那些人而言,我就是一個菜鳥,但這也阻止不了我表達。
我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你們的。我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