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又刮起了大風,看來快要下雨了。不知道大家那里天氣如何,要是也轉涼了要記得加衣服哦。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如何寫好故事類文章,老白平時很喜歡看故事,我認為故事類文章也是最考量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和人生閱歷的。
總的來說故事類文章其實沒有多少套路可言,不同的風格都能夠講好一個故事,但是好的故事總有一些共性,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我觀察到的好故事的共性特征,大家在寫故事的時候,也可以注意一下。
1
如何增強故事的代入感?
大家愿意讀你的故事,就是為了將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去體會人生百態。
如何讓故事具有代入感呢?首先是人稱的選擇,直接用第一人稱“我”是常見的方式。但是我最喜歡的不是以“我”為主角的故事,而是以“我”為見證者,而“他”是故事主角。
這樣的故事由于“我”對“他”的不可預見性,使得故事往往有很多的跌宕起伏,讀起來更加有趣。
又由于我是旁觀者,往往能夠借“我”之口,表達作者心中所想,自然又貼切,能夠引導作者的情緒和思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中的“我”一定不要完全獨立于故事之外,而是應該參與到故事之中,作為一個輔助者出現,類似于游戲中的輔助和adc之間的關系。
2
如何增強故事的真實感?
故事再有一個重點就是真實感了,如果你寫的故事別人一看就覺得是假的,那么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一直帶著這份懷疑,很可能看到一半就感嘆:太假了,直接不看了。
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首要方法就是細節描寫。要適當的加入一些細節方面的描寫,表示你是真的親歷了那個場面。
比如你寫一個混混朋友打架不能動彈了,你去救他,就可以寫一寫他身上的傷口、衣服的破損程度、他倒在一個黑色垃圾袋上等等。
當然了,細節刻畫也要有度,刻畫的少了,顯得像是流水賬,刻畫的多了,就會像是在絮絮叨叨。一定要選取你認為能夠集中表現主要任務性格或者達到渲染效果的地方。
3
故事類文章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要首先確立一個主題,圍繞著這個主題去寫故事,而不是單純的講述故事。
有了主題你的故事才能集中,才能進一步分出主次。否則把該著重寫的故事寫的很簡略,把與主題沒有多大關系的故事著墨太多,就本末倒置了。
我也收到了好幾篇故事,但是比較滿意也就之前發的那一篇《一個飛紅歌手的自白》,那一篇就很有主次,只選擇了兩三個比較重要的故事去著重刻畫。不過那一篇也不算是正規的故事類文章,因為抒發的個人感受和人生道理闡述稍微多了些。
但是還有更多人的故事,是沒有主題的,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我懷疑你們大多數人寫文章都是不列提綱的,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不列提綱是很難寫出好文章的。
第二個就是不要單純的真的只去講一個你或者你身邊人的平常故事。這個故事一定要是能代表一類人或者一類現象的,要將這個故事升級到一種社會現象和群體行為。
比如你講你一個大學女同學的故事,假如她正好是農村的,你就要想,是不是可以上升到農村女大學生這個群體,找出她們之間的共性呢?
再比如你講一個人高中同學,假如他正好沒有上大學,你也要想,是不是可以上升到不讀大學的年輕人這個群體,同樣找出他們的共性呢?
有時候找出共性是為了迎合,有時候也可以找出共性,然后舉出你朋友與這個共性斗爭的故事,激起讀者由衷的贊美和學習,也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個就就是字數問題了,講一個故事,最少也要1200字往上,但是也不要超過三千字。有些人一篇故事就八百字,那實在是太少了,根本不夠講好一個故事的。
故事類文章要寫好不容易,但是寫出來很有成就感,是一種自我感情的抒發。大家可以多讀讀別人的故事,看看別人是如何將一個故事寫的引人入勝的。
有很多公眾號都有不少好的故事類文章,比如【人間故事鋪】、【真實股市計劃】、【全民故事計劃】等等,大家都可以學習甚至模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