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都在參與志愿者活動,其實就是幫帶著一批的熊孩子。帶的時間長了,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熊孩子們很喜歡打小報告,但是實際上大人們并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小報告,一直都是用他們認為公平,或者看似能給自己減輕負擔的手段來處理。
第一個例子。一個熊孩子跑過來說,他們兩個做了什么什么壞事,然后導師走過去訓了兩個熊孩子。然后這個打小報告的熊孩子就被其他孩子孤立了,因為他可能會「哆背脊(廣東話,指打小報告)」,不能跟他一起做見不得光的事情。
第二個例子。在排隊回活動中心的時候,有三個小孩子打鬧,結果撞到了前面的一個小女孩。小女孩馬上帶著哭腔叫導師要公平處理,就差九月飛雪了,還好不是冤案。導師看到三位肇事者,警告了他們之后,為了管理方便起見,將三個熊孩子分列在隊伍的不同部分。最后的結果也很有意思,首先是排在離導師最近的那個熊孩子被排在他附近的熊孩子們表示不愿跟其一起走;而原先打鬧的其他幾個熊孩子永遠不會放過隊伍亂套的任何一個機會,沖到自己「對手」的面前繼續進行「攻擊」。
事實證明,這種看上去一勞永逸的方法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看上去藕已斷,實際絲仍連,甚至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
當然,我不贊同如此的處理手段,因為這只能是堵一時之快,但是麻煩更是長期的。其實熊孩子們大部分的小報告很多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諸如誰誰又打架了誰誰又沒認真做事情了誰又欺負我了云云。很多時候,熊孩子們只是希望能找到一個「獨立客觀第三方」的天平來填滿自己被放大的的不公平感而已,但是當我們這個「第三方」都無法了解到事實真相的時候,一切的武斷處理手段不僅都是加深我們自身「包公」的形象而自找麻煩,更嚴重的其實是為他們埋下了無獨立自主思考能力的種子。
所以,如果下次有熊孩子為了雞毛蒜皮之事打小報告的時候,你可以這么說:
你覺得 ta 做的對嗎?如果 ta 做的不對,你應該怎么告訴 ta?
你知道 ta 為什么欺負你嗎?如果 ta 欺負你,你是不是應該想想自己做錯了什么?
這個東西對你來說很重要嗎?為什么你覺得沒有這樣東西你會覺得很難過?ta 弄壞你的東西你認為 ta 是故意的嗎?如果 ta 是故意的,那么你覺得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就是這樣。總結起來應該是這幾點:
- 首先要撫平他們被放大的不公平感,讓他們覺得其實這個世界沒有這么糟糕。
- 其次就要讓他思考為什么別人要這么做。如果自己受到傷害了,要求他們先檢查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 然后就要告訴他應該如何處理這個事情,包括說理、要求道歉等等。
- 最后,如果他做的不錯,應該即時獎勵他,并鼓勵他下次遇到類似情況,學會自己處理。
我覺得,做這一層工作的意義,除了能減輕自己的負擔,更重要的是,他們能通過這些引導,學會去獨立思考事件以及忍耐的藝術。學會這兩件東西,才是他們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當然了,如果說是意外人身傷害的話,適度的懲罰也是需要的。這就需要各位需要帶熊孩子們的大人們需要注意的。
以上。這些也算是這兩天一點點的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