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張恨水的《北雁南飛》,由一開始的少年李小秋入學堂讀書覺得有些乏味,到最到兩頁,淚眼婆娑,白紙黑字的悲傷涌出書面來,張恨水的筆觸,一如既往地如此細膩的悲情,仿佛他的名字一樣,一個恨字,怎地了的!
少年與少女,小秋與春華,這一對本也登對的青年男女,卻因春華早已定了婆家而被逼的分奔離兮。小秋不止一次地想,她要是不在那樣一個守舊的村子里,在省城,或許可以像他的堂姐一樣,鬧著退了婚。可是春華在那樣一個閉塞守舊的村子,有一對那樣的守舊的民風與家風、族規,封建的禮教束縛!把她勒的死死的,但又不想痛快地勒死她,讓她受著這個枷鎖按照他們的意思活。
“北雁南飛”四個既是書名,又貫穿全文,從小秋的《南飛集》被父親秋圃發現,引出《西廂》的詞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起,北雁南飛”。到春華對詩“吟詩訪秋圃,又碧云黃葉,見北雁南飛”。
全書最悲情的莫過于,春華的一句,“就是得著自由,與我們有什么關系?遲了!自由是別人的了!”
最悲慘的莫過于最后一章“歸去異當年人亡家破,相逢如此日木落江空”。
雖說象征著封建桎梏的姚廷棟死了,宋氏作為封建家長的衛道士,卻還在頑固地守著她的族長門風、舊禮義廉恥。即使小秋已娶妻,第二日就是乘船而去,她也還是防備著不讓他知道春華的行蹤。
小說中另有兩條線,毛三嬸通過斗爭,雖說差點挑起兩族人的大戰,但她畢竟贏了,嫁了意中人。大妹也自己沖到省城與屈玉堅成了小夫妻。唯獨李小秋與姚春華,各處嫁人生子,另娶他人,北雁南飛四個字真是比勞燕分飛還要苦澀些。
書中自有些可愛的人,如毛三嬸和五嫂子,她們都是封建舊社會下的婦女,自己不幸但卻樂于助人,雖說得點小實惠,卻也樂意看到有情人終于眷屬。與之想反的宋氏這個親生母親卻心腸異常的狠毒,寧愿自己女兒死掉,也不允許壞了顏面,父親姚廷棟更是因為春華對的詩而害病抑郁死掉了。姚氏夫婦這一對封建制的家長,即使象征著封建禮教的姚家祠堂已經在炮火中炸毀了,卻也還守著自己族長的面子。
小秋說:“若是我們的勢力已經達到,他兩只手已是舉不起來,那就晚了。”
是的,晚了。
春華的兩只手就舉不起來了,
她對玉堅說“我還能再等一個想不到的機會嗎?老實告訴 你,我像這落下去的太陽一樣,照著這落木空江,也就為時不多吧。他說了,晚了,他要來解放,也來不及了,來不及了!這不是我不要人來救我,實在是我自己無用呀!”
“假使……假使……我要解放,還不遲嗎?”
遲與不遲,雖說玉堅說:解放是不限時候的??墒切∏锱c春華自是回不去了,他有他的妻,她有她的夫與子。
假使……假使……春華可以像毛三嬸一樣豁的出去,她或許可以解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