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放棄,并不意味著失去,
因為只有放棄才會有另一種獲得。
有人說,懂得如何選擇的是圣人;也有人說,知道如何放棄的是智者。選擇是智者對放棄的詮釋,放棄是智者對選擇的跨越,學會放棄其實是擁有了一份脫俗。放棄就是一種智慧,它本身蘊含著一種超然的灑脫;放棄也是一種清醒,人生是很復雜,可有時卻很簡單,簡單到只剩下取得和舍棄。
【舍得】舍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凡是大善之人都能舍,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乞丐一生過著“得”的日子,善人一世過著“舍”的生活。生活中苛求得太多,你就會背負得太重。“大舍”是有大遠見的一種境界,而大舍的必然結果是“大得”。
佛教教義里也有一條關于舍得的解釋:“舍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舍得”。佛家認為,萬事萬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舍得。舍得宣稱: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舍就是得。舍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
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相生相克,相輔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間,存于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舍得之中,達到和諧,達到統一。要想找到你自己的代名詞,也同樣一個道理,要懂得舍得。
選擇放下,多一份淡然之美,多一絲清甜之味。看塵世幾多,四季輪回依舊,不為莊稼的還墨綠,而放棄金秋;不為繁花簇簇的美麗,而放棄深夏。世界依舊,輪換依舊,懂得舍棄,即為擁有。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在仕途中,如果放棄對權的追逐,安之若素,得到的是寧靜和淡泊;如果放棄對錢的掠奪,得到是是安樂和幸福;在春風得意時,放棄對美色的擁有,得到的是家庭溫馨和美滿;梅、菊放棄安逸和舒適,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艷麗;大地放棄絢麗斑斕的黃昏,才會迎來旭日東升的曙光;春天放棄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進累累碩果的金秋。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舍去多少,回報多少。如雷鋒,一生為人民,如花的年齡璀璨中凋零。短暫一生宛如煙花燦爛,卻被后人供奉心底。一路風塵,懂得什么該放,是一門學問,是一種大道。
舍得笑,得到的是友誼。舍得寬容,得到的是大氣;舍得誠實,得到的是朋友。生命里,舍得是對心靈的一種熏陶,是對人生的一種滋潤。因為放棄,所以豁達,生活才會收更多的陽光。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她收獲的多,而是她計較得少。放棄不是一種失去,是另一種更為寬闊的擁有。
我們的生命無法承受太多的行囊,拖著不堪重負的身形踏上人生旅途,注定要放棄很多。人生面臨許多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是如何懂得放棄,放棄的正確,即是選擇的成功。俗話說,舍得,有舍才會有得。因為舍得,所有快樂。懂得舍得的人,心底自有一絲冷靜,時時教會我們淡然,理智。舍棄,是一種對生命更高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