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認知的角度,我認為人生分為四個階段:無知無畏、無知有畏、有知有畏、有知無畏。
? ? ? ?第一階段:無知無畏。所謂"出生牛犢不怕虎",人在生命的第一階段,因為無所知曉,也就無所畏懼。只要能夠想到,沒什么不敢說不敢做的,俗話說"童言無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缺乏對事情后果的理性判斷,他百無禁忌。這一階段所有言行出于本心——童心,因此就算說錯話做錯事也容易被原諒,甚至讓人覺得可愛。成年人對他最好的保護是:不要讓自己的思維禁錮了他,給他一定的空間,并做好溫柔的引路人。
? ? ? ? 第二階段:無知有畏。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成長中難免碰壁,遭遇挫折。這些挫折會使他心生疑惑,也會對一些事情產生一定的敬畏之心。但因為認知的貧乏、閱歷的單薄,往往使他想不明白原因,從而會產生憤怒的情緒。容易一時沖動做錯事,所謂"血氣方剛"。生活中雖然受挫,但激情也正昂揚,再加上學習能力充沛,他會慢慢接受并認同一些規則。這一階段就像一段咆哮的河流,跌宕轟鳴卻也能跌跌撞撞地保持航向。這一階段應該多加學習,提高認知。
? ? ? ? 第三階段:有知有畏。此時一般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閱歷,認知達到一定的層次,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和跟這個世界和解的能力,明白了人生中有很多需要敬畏的東西和自己承擔不起的東西。對于很多事情的后果會運用強大的理性分析得很到位。因為明白,所以畏懼,但過于畏懼,可能會導致畏首畏尾、謹小慎微、戰戰兢兢、舉輕若重,容易造成人生的瓶頸。女性尤甚。這一階段需要協調好"知"與"畏"的關系。
? ? ? ? 第四階段:有知無畏。此時生命之舟已緩緩近岸。一生的酸甜苦辣已然化為人生智慧,與生命融合。此時對世界的認知比前三個階段都要通透,卻已無所畏懼。老去無可避免,但不畏懼;疾病無可避免,但不畏懼;死亡無可避免,但不畏懼;萬事皆空無可避免,但不畏懼。因為畏懼沒有用,不如修煉本心,淡然待之,活好當下,有尊嚴地度過這一段最接近本真的生命。
? ? ? ?生命是一段旅途,有起點,必然有終點,中間部分將被填充怎樣的內容,全憑自己決定。對人生每一個階段有一定了解,也許有助于人更好地度過每一個階段,讓整個旅途風光旖旎,光芒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