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要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時候,往往有些話溜到嘴邊又逃了回去,或許是“我愛你”,或許是“我們在一起吧!”又或是給父母說一句“我想你們了。”。不是不想說,而是內心太在乎對方聽到這句話后的反應 ,因為害怕所以退縮。
明明相愛的兩個人也許會因為那句遲遲沒有說出口的話而錯過一生,與父母的關系也可能因為那句沒能說出口的關心而無法再進一步,朋友之間的矛盾也會因為那句一直藏在心里而沒有說出口的諒解而得不到化解。盡管我們心里已經說了千千萬萬,可是對方沒有聽到 ,那又有什么用呢?
中國式的父母不似外國那般大方的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于是孩子也羞澀于說出那些“肉麻”的話。久而久之,當我們想要在某些特定的時間和場合說這些話時也總是難以啟齒,支支吾吾像個沒見過世面的大姑娘,聽的人也坐立不安,眼神游離,渾身不自在。因為沒說過所以生疏,因為沒聽過所以慌亂。倒不像那些年輕情侶總是一天到晚把情話掛在嘴邊,早也沒了初次經歷時的面紅耳赤,心跳加速。
溝通往往是解決問題比較快捷的方法,但卻不是可以簡單做到的。我們總是會為了自己的自尊在于父母吵架時不向父母說句“我錯了”,或是向愛人說一句“是我不對”。然而我們都不知道說了以后到底會有什么樣的改變。因為沒說出口,所以不了解這些話的效力,沒嘗到甜頭,也就更羞于啟齒了。
在媽媽生日的時候,明明很想對她說一句“生日快樂”,但因為她從沒對我說過,我也從未對她說過,所以最后就像往常一樣由她親自做一大桌子菜給我們吃,沒有多余的表白,也如同我的生日。
或許有的人會說我們的相處方式就是這樣,沒有過多的話語,愛都在行動上。但是沒有這些話會不會總覺得少了什么呢?會不會覺得有些缺憾呢?我想是會的。
我們總覺得日子還長,那些話留著下次說吧。可是我們卻忘了世事無常,也許那些話你再不說就沒機會了,如果真是那樣會后悔一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