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作為星戰整個系列中的一個分支,既獨立成章又在新老三部曲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國內的星戰粉絲雖不如謝耳朵那樣死忠狂熱,看個深夜首映式的熱情還是有的~
《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總愛吐槽《星球大戰》,他的角色就是完全翻版致敬《星球大戰》中的機器人C-3PO的。
下圖為謝耳朵在認真地拼死星的樂高積木……死星是星球大戰中可以任意毀滅行星的超級武器,是帝國的邪惡象征,恐怖卻質檢不合格。《俠盜一號》的故事也是圍繞著盜取死星圖紙,從而找到其bug展開的。
在電影之外,2016年12月29日一個上線的神秘賬號“Master”單挑圍棋大師52連勝震驚圍棋界,許多人懷疑Master是機器人。而美劇中去年大熱的科幻劇集《西部世界》也在探討機器人和人類的關系,兩者間是征服還是被征服,已成為當下科幻迷熱衷探討的主題。
《星球大戰》這種古老的“太空歌劇”題材科幻片,在上世紀80年代大熱,整體還是要歸功于古希臘、古羅馬神話和歷史傳說給影片提供的豐富素材,科學文化方面的內容其實相對并不多。
而21世紀之后,科幻片轉變的大趨勢是影片的故事背景越來越現實,架空背景越來越少,比起虛構,人們更愛看寫實。在年輕觀眾的眼中,低成本、小制作,主打時空穿越、文藝路線的科幻片更吃香。動不動就炸毀一個星球,發生宇宙規模的史詩級戰爭的科幻大片反而費力不討好,他們的輝煌永遠停留在了上個世紀。
據傳言,《俠盜一號》在粗剪版剛出時并不順利,迪士尼高層看后面色凝重,決定補拍。他們認為影片沒什么趣味性,所以臨時加了些喜劇元素,神樂覺得此舉并沒有力挽狂瀾。
片中除了K-2SO機器人負責大部分笑點以外,塑造成功的角色并不多。
影片女主琴全程杏眼圓睜,基本看不到第二個表情,作為星戰不多的女主之一沒能獨挑大梁,反而讓人看的倍感煎熬。作為武器設計師之女的琴武功蓋世,臂力驚人,全程開掛,簡直戰斗種族。影片高潮處神樂一直在想,你不會跳過去吧!結果女主就真的一躍而起去拿圖紙……所以反派奧森主管你平時是多缺乏鍛煉,年紀大了跳不過去了嗎?
本·門德爾森飾演的反派奧森主管可算影片出彩角色之一,無論面部抽搐、陰險目光還是白色斗篷都讓人印象深刻,拉風程度不亞于萬磁王。
作為中國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還會不知不覺把甄子丹和姜文當主角,尤其是這次兩人戲份可算相當吃重。
加上影片男女主角存在感太弱,神樂完全沒有為他們的命運感到擔憂,只會在甄子丹飾演的奇魯·英威念著“原力與我同在,我與原力同在”英勇就義(真的不是《血戰鋼鋸嶺》~)時感到:WTF!這就掛了?導演加戲份啊!!甄子丹還沒與黑武士打一場呢?那不應該是影片的高潮嗎?你們想討好中國觀眾就討好的徹底點嘛?再說親愛的迪士尼高層們,怎么看該補的都應該是這場戲啊……
影片的陸戰戲偏寫實,場面基本就是翻版的反恐戰爭,太空戰也慘烈,殲星艦和義軍艦隊打的不可開交,看到整個義軍艦隊如群星般跳入超空間神樂還是小激動了一下的。可惜主角塑造毫無存在感,群戲又弱,白兵“命中率太高”,后邊義軍的整體犧牲看的人瞌睡,表現死星毀滅杰達的滅世感也渲染的不到位,看不到任何生與死的慘烈和矛盾。
為了表達對星戰中于2016年12月28日去世的萊亞公主演員凱麗·費雪的紀念,影片用CG技術讓她在末尾出現,給觀眾驚鴻一瞥,早已去世多年的塔金總督也在影片中“復活”。可惜有的國外觀眾不買賬,表示還是希望他們永遠活在影迷們心中。
國內有的星戰粉絲則表示,黑武士出現時間太短,就洗了個澡,舞了幾下光劍,不過癮。
盧卡斯拍攝的星戰前傳系列曾被謝耳朵詬病圈錢,被歐美粉絲認為是視覺效果吊炸天,但無靈魂的作品。《俠盜一號》也沒能逃脫這樣的評價。
星球大戰中“人如果一味追求力量,就會被力量所控制”的主題并沒有在這部外傳中有所討論,不過相信不久后我們就會在《蜘蛛俠:歸來》中看到的,畢竟這也是西方人從撒旦、浮士德等寓言中延續的哲學母體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