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齊帆齊老師在牛人堂分享了她的寫作經歷,寫作心得,寫作的一些技巧。主要分享了,如何能長久地堅持寫作?和如何通過寫作變現以及出書夢想?
她真誠,語言樸素,真摯,優美,親切象跟大家聊天談心。同時帶給我們知識和鼓勵,聽后心情澎湃,也堅定了堅持寫作的信心。
在老師分享的內容中,讓我體會最深刻的是如何能長久地堅持寫作?
要實現長久地堅持寫作,主要是要做到三點。第一點是要有好的心態。第二點是素材的積累。第三點是堅持不斷的練筆。
一,要有好的心態。
當我們有把我們的所思所想寫出來的念頭,欲望時,我們就有寫作的沖動。那么我們要寫出來,不管是快樂,憂傷,是喜,是愁,……都好,寫出自己的想法,心情。
當我們開始寫的時候,對自己的要求不要太高,不要跟那些大伽比,我們要跟自己比,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就好。昨天我們還沒有動筆,今天的我們已經有動筆了,這就是進步。
開始寫,一點一點寫,積少成多,寫多了就有感覺,就有質量。
作家海明威,巴爾扎克,他們最初都抱著很低的心態,允許有廢稿,棄稿,好文章就是從廢稿里提煉出來的。
二,積累素材。
很多新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開始一鼓作氣地寫,可寫了不久,就不知道寫什么了,沒內容可寫。
這個我就有經歷過,我進入簡書時,開始是揚揚灑灑地寫了一篇又一篇。幾十天后,竟不知道寫什么了,可自己又挑戰日更的,好在日更挑戰要求很低,一百字即可。對于喜歡文字的我們,一百字是很容易做到的。我真的寫了兩天一,二百字的日更。然后慢慢積累一些素材,慢慢地越寫字數越多,越寫越容易,越有感覺。現在每篇文章一千字很容易做到。
所以素材的積累很重要。《成為作家》一書中說:絕大多數作家,都是靠后天去不斷練習的。我們平常看到一花一樹,一草一木都可以成我們筆下的素材,心里有想法時就立刻記錄下來,多獨處,多思索,通常愛寫作的人都是傷春悲秋,愛多愁善感,感情豐富。
我們平常心里閃過一句美麗的句子,就要馬上記下來,否則過后要來寫就沒有原來想到的那么好了。如果身邊沒有筆和紙就拿出手機,記在手機上最方便。
我們還要多讀,多記。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好的或感動自己的句子,詞語就摘抄下來,這樣積累多了,我們的文筆就越來越流暢,越來越有內容。
三,一定要保持堅持練筆的習慣。
看過一位知名作家對他的學生說:要寫作,就先寫50萬字再說。可見練筆的重要性。
我們要多寫日記,帶著體驗的感覺過每一天。無論是痛苦是幸福,都是寫作的最好的佐料。學會將生活給我們的素材積累進大腦里,并且用心感受,思考,并勤于動筆練習。
當我們寫到一定的字數時就會體會到不同的感受。
我們還可以模仿知名作家的文章。任何知名作家寫作初期,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你可以多看看你喜歡的作家作品,你把他的一篇文章讀完,再用你自己的語言去重新寫一篇,再來對比區別一下,這樣,你會發現差距,而且這樣多練習幾次,你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文筆。
齊帆齊老師說:所謂的光輝歲月,并不是后來閃耀的日子,而是無人問津時,你對夢想的偏執。有時不是沒有成長,而是在扎根,有沉淀的穩定增長更好!
我們的文字要么優美,要么能讓人共鳴,對讀者產生價值,讓讀者從我們的文字里有所得,文學最高技巧就是返璞歸真,真實就是高級的技巧。
就象齊帆齊老師說的:讀書寫作堅持下去,我們每個人都會受用終生。
愿喜愛文字的友友們,能一直堅持寫下去,寫出我們自己的風格,寫出我們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