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又是我們傳統的守歲之時。每年我們都有好多年俗,吃餃子,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走親戚等等。
兩三年前,在馬云的創意下,我們的新年又有了一個新的活動,那就是集福搶紅包活動。集齊五個福字,就可以參與抽獎,拼手氣或者平分獎金,大家只要有手機或者支付寶的都在積極參與著。
每到集福活動開始之后,大家的關系好像一下子被拉近了,那些躺在通訊錄里常年不聯系的所謂好友,為了湊個敬業福,也知道主動去打招呼了:“嗨,親,來個福唄?”然后大家哈哈一笑,基本有多余的都會給,沒有了平常的酸澀與隔閡。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長大成人的我們開始害怕過年了。在外忙碌了一整年,總算有個長假能夠回家看看爸媽,滿心歡喜的買了車票,千里迢迢的差點給自己擠成了秋天曬成的蘿卜干,可算回到家了以為能好好過個年,歇一歇陪陪爸媽。
可是每次都是疲于奔命的被各種年俗綁架了一般。吃餃子你怕長肉,放鞭炮吧,一把年紀的總有些抹不開,還容易有危險。但是爸媽每次都吩咐你做,不做也不好吧?
這些都也罷了,最最讓人受不了的,恐怕是那沒完沒了的送禮走親戚了。辛苦了一年,莫名的出來了一堆人,個個都是你的長輩,眼見著你攢的錢,一張張的進了別人的包里,這也罷了,畢竟用錢能擺平的問題,大多不是問題。
要問現在的年輕人過年最怕什么,恐怕就是親戚們在拜年時的“特別關心”了吧?
這種特別關心,中國親戚似乎特別熱衷,比如,考試得多少分了?大學有沒有拿獎學金了?有沒有工作呢?工作了工資多少啊?今年漲沒漲工資啊?年終獎拿了多少啊?有女/男朋友了嗎?什么時候帶回家看看啊?怎么還不結婚呢?怎么還不要孩子呢?什么時候要個老二啊?
……
每次這些問題一出,八零九零后的年輕人都很是無奈,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中國人的過年鄙視鏈,很是真實。鄙視鏈的規則下,不管你能力咋樣,成就如何,在所有已婚親戚和每到適婚年齡的親戚眼中,你沒結婚就是失敗,就活該被鄙視。
同樣的,只要是生了孩子的,一定會鄙視沒生的,盡管自家的孩子都熊的十里八村的出了名也沒關系,用他們的話說:“最起碼咱有不是?”
自從二胎政策放開后,年輕人們又多了一個被鄙視的點,兩個孩子的都去鄙視只有一個孩子的,不知道這是什么邏輯。明明一個孩子的那位比他們對孩子的教育都成功啊?
這一切,隨著搶紅包活動的興起,悄然的得到了緩解。那些平日里催著你,不停發問的親戚們終于低下了他們驕傲的頭,開始專注于一場又一場的搶錢大戰,搶過之后還要評論一番,家族群里還要炫耀一番。誰有了秘籍也要分享一下。要福要卡要時間表,大家紛紛在群里幫忙,簡直不要太和諧啊。
愛貪小便宜,是國人之常態,搶紅包活動正式抓住了這種凡人的心理特性,畢竟動動手指票子就來,還不費腦子的活動,可不是每天都有的,此時不搶,更待何時啊?
作為也被親戚頻頻關愛的我,真要感謝馬云發明了這么勵志的春節活動,希望他每年都能辦下去,最好不止除夕,整個春節期間辦才好。
這樣我不管去誰家走親戚都沒人再關心我了,而是全都低頭看著手機,一場接一場的集福搶紅包,一片和諧的場景。這才是喜氣洋洋的過年啊。
最后,作為回報,我會堅持當“馬云背后的女人”,為你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只希望集福搶紅包不要停下了,因為,這畢竟拯救了很多年輕人已經變了味的新年。
不說了,搶紅包去了,我媽喊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