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昨天晚上問他爸爸,
“爸爸,為什么人類有肚臍眼呢”
我在一旁上,強忍住笑,
“肚臍眼是你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把你和媽媽連在一起的紐帶,這個紐帶,把你和媽媽連在一起,等你生出來的時候,紐帶沒有了,就剩下肚臍眼了”
兒子對他爹的解釋,似懂非懂,三歲半的思維遲疑了2秒,很快說:那我和媽媽挨住坐啊!就分不開了。
他很介意和媽媽分開這件事。
夜里睡覺,兒子總要挨著我睡覺,我往床邊挪,他跟著挪,貼著我的后背,無法入眠,我火了,說,你怎么這么討厭呢?總要貼著我?兒子,疑惑不解地只回答了一句話,“因為是媽媽呀”,我立馬后悔剛才對他那惡劣態度。
媽媽不能說是他的全部,但起碼是他的80%,他用他那顆小小的心在愛我,依賴我。
為什么要生個孩子,有人說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我覺得,是讓每一個女人,都體驗一下做母親的情懷,那小小的,又熾熱的生命,陪伴那株小小的嫩芽,慢慢茁壯成長,體驗那一顆幼稚的心,慢慢變的超越我們的思維。
嬰幼兒時期,我愛他,不及他愛我深。成年后,父母在他生命中退居二線,我愛他,超越他愛我。體驗母子親情,體驗對子女的愛,也體驗子女對我們的愛。是做一個母親此生最好的禮物。
孩子爹總覺得我太寵他,買了太多沒用同類的玩具。幼兒園老師批評了,放學還要帶他去小超市。到了超市,兒子拿了一小袋薯片,眼巴巴地看著我要想拿兩個,被他爹兇回去,只能拿一個。他跑到貨架處,小的放回原處,走幾步,踮起腳尖,拿了最大一袋。我旁觀父子倆,孩兒爹,都被他這種行為逗樂了。
我是寵他,吃的,喝的,玩的,不超出范圍的,都想盡力滿足。因為我小時候物質匱乏,想要想買的要不來,也買不來。我愿意盡我能力給他。
對于兒子要窮養的問題,沒必要糾結,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富養是個幻想。好多的貪官,都有家庭貧困的歷史,他們貪,是因為小時候窮怕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長大后內心的對金錢的苛求到了病態的程度。有的,吃穿都很節約,卻有大把的受賄款存進銀行,他不花這些錢,只當錢是一針童年物資匱乏心理陰影的安慰劑。
像莫言說的,小時候的記憶就是吃不飽,長大了,豐盛的宴席也吃的多了,但總改不了好吃的毛病,別人也總用這點毛病揶揄。
兒時的匱乏,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我不希望兒子長大后回想起童年,有太多太多的拒絕與失望,適度的滿足,可以讓他那小小的心,歡喜一陣子,為什么不呢?況且他也要的不多。太多的限制與拘謹,我怕影響他的性格。
母親的愛可以超越一切,生孩子后,總覺得身為子女欠父母的,但從沒覺得小孩子欠我們的,或許我們的父母也從沒覺得我們欠了他們什么。
長大成人,脫離父母,走向社會,從最初的覺得父母無所不能,到現在覺得他們老了,而自己還沒有好好照顧他們的能力。
小時候,需求簡單,一根臍帶,相接。
長大后,需要的太多,一縷親情,相連。
上有老,下有小,最好的年華,莫要辜負,生你者,和你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