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艾森豪威爾
最近有一些書在講如何讓我們整理自己的空間,比如《斷舍離》,《極簡主義》,《極簡力》等等呼吁我們要輕生活的書籍以及一些生活理念。
但是在整理了我們的雜物之后,“雜事”還是一樣多。最近聽了劉軒老師的課程,頗有感觸,故寫此文與諸君共勉。
我們今天來處理一下當下的雜事。
我們一天的所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為四個象限;在一個軸,我們有急迫或者不急迫,在另一個軸,我們則是有重要或不重要。
這個四象限被稱為Eisenhower Matrix,因為美國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用這個方式來規劃他的每一天。
1:基本上,對于急迫并且重要的事情,我們就要Do,盡快做。
2:不急迫但重要的事情,我們需要Decide,決定什么時候去完成它。
3:急迫但不重要的,我們需要Delegate,把事情交代給別人做。
4:最后不急迫也不重要的,我們需要Delete,根本刪除這個事項,不要去做。
但是一般人根本無法按照這個方法來做事,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通常都卡在【急且重要】,所有的事情都顯得很急迫,不僅急迫,而且都感覺急迫又重要。即便是不重要的,也都很重要,因為除了你之外,也沒有人能幫你做,是不是?
于是,我們大部分的時候,都處于“急迫”的狀態,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加進來,每天都在救火,這是因為工作學習難以排序。
還有另一個現象,就是你好不容易有一點自己的時間了,可以做一些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例如對你未來有幫助的長期計劃。但這時候,偏偏有朋自遠方來,約你吃飯;你的好友突然微信來說附近有家店,打折大酬賓,一起去敗一下好不好?或者另外一個朋友打電話來說,買了兩張演唱會的票,被另外一半放了鴿子,請你陪我一起看好不好。這時候,特別糾結,是不是?
這個叫做Hyperbolic Discounting,【當下謬誤】或【現實謬誤】,也是行為經濟學的基石概念之一。
這個概念是說,我們的大腦會認為時間上越靠近我們的事情越重要,尤其是一些事情發生在 “當下”,“機會難得”,又有“時間限制”的時候,重要性就會顯得大很多。
所以當你看到一家店掛出 “限時特賣”的時候,就會比較有沖動走進去看看,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生活當中永遠會出現這些機會難得,時間有限,又必須把握當下的事情,這就是【當下謬誤】所造成的影響,也讓我們很難完成該完成的計劃。
好,所以如何對抗【當下謬誤】呢?
這個我們可以來參考一個三千年前的古老傳說,也就是古希臘國王尤利西斯的故事。
傳說中,在特洛伊戰爭返鄉的途中,尤利西斯知道自己的船即將要經過賽壬(Siren)居住的島嶼。據說,凡是聽到賽壬天籟般的歌聲的那些水手都會喪志的把船駛向那個小島而沉亡。但尤利西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他很想要聽賽壬的歌聲,又知道聽了就要命,所以呢,他就做了一個安排:他命令手下的人把他捆綁在船的桅桿上,設好航行的方向之后,就跟手下說,你們就照著這個方向拼命劃,要用蜜蠟封住自己的耳朵,不準偷聽,而且無論我怎樣反抗,怎樣哀嚎都不要理我,如果我掙扎,就要綁得更緊。于是,他們就這樣度過了凡人無法抗拒的誘惑。
尤利西斯很清楚,當他聽到賽壬的歌聲的時候,他就不會是他自己了。所以,理智的他就與未來不理智的他做了一個約定,【當我未來失去判斷力的時候,你就要為我做判斷】,這就叫做【尤利西斯合約】,【Ulysses Contract】。
那你也可以給自己設一個尤利西斯合約,怎么做呢?
趁你頭腦清楚,意志力強的時候來做好規劃,設好關卡。舉例來說,如果你想去健身房,但往往會偷懶,那就事先跟好朋友約好在那里碰面,這樣當你感覺想偷懶的時候,就會有另一個壓力,也就是不能跟朋友爽約的壓力促使你要去完成這個計劃。
我自己最常用的一種尤利西斯合約,就是在前一天晚上寫下隔天早上第一個要完成的工作,那通常會是 “重要但不急迫”,而且對未來有幫助的事情,所以我會拿一張小紙條,就是一個便條紙,而且上面我還會寫上【合約】兩個字,并且寫下隔天早上要做的那一件事,把這個紙條放在床頭柜上,放在一杯水旁邊,隔天一醒過來,先喝這杯水,然后再看這張紙條,刷牙洗臉暖身之后,就去到我自己可以專注的空間,先做這一件事而且就這一件事。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管理方法。
今天希望你也可以試試看。要跳出【當下謬誤】的陷阱,就是得要在謬誤出現之前做好跟自己的約定。
很多同學抱怨說根本沒有時間背單詞,因為單詞其實就是一個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但是它對于你的未來很重要,是一個不能馬上看到明顯進步的努力。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學習的方法嘗試著把類似于背單詞的事情加入到你自己的【便條】上。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