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過年,串門拜年、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磕頭等等,熱鬧得不行,孩子們就盼著過年吃好吃的、穿新衣服。
現在住在城里的人,受到限制,很多習俗都沒了,串門少了,爆竹不讓放了,新衣服經常穿,餃子想吃就吃,也不興磕頭拜年了,過個年一點兒氣氛都沒有了。
特別是沒了鞭炮,春節沒了儀式感,都不知道春節開始沒開始。
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倒是家家的保留節目。除夕吃魚、吃豬蹄,半夜吃餃子,是老輩留下來的傳統過年方式,寓意年年有余、抓到更多的錢,交上好運發大財。
然后,后面的幾天,從初一到初五,各種吃,直吃到胃里滿滿的、不想再吃了為止。等到年一過,還得開始新一輪的減肥計劃。越來越多的人不愛過年了,覺著沒意思,太單調,不舒服。
今年春節眼看著馬上到了,姐姐和姐夫通知說要來和我們一起過年。這么多人聚在一起,怎么安排呢?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春節,弟弟弟妹到家里來過春節的事兒。
弟弟弟妹知道我平時工作忙,沒時間準備年貨,他們一家三口過來,年貨得多準備才行。
于是,自己帶著年貨來過年,燉好的豬肘、豬蹄、豬肝塞滿行李箱,還有蒸好的粘豆包,大包小包地背來,感覺把自家廚房都帶來了。
我安排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春節活動,每天做一件有儀式感的與過年有關的事兒。從除夕開始算做第一天,也來個家庭過年活動七天樂。
年三十,弟弟、弟妹、侄女、閨女浩浩蕩蕩地一行人奔赴花鳥魚市,買鮮花,要把家里裝扮出過年的氣氛。我們挑選了兩大捧鮮花,百合、康乃馨、玫瑰等,放在客廳里,香味撲鼻,立馬過年的氣氛就烘托出來了。
初一早上,大家合作包餃子,餃子里包了代表幸運的硬幣,吃完餃子,出去公園走了一大圈,13500步,約7公里。天很好,有點風,園子里的人少極了,可以盡情地欣賞美景,盡情地照相,心清氣爽,照了很多跟明信片一樣的照片。
初二的安排是去親戚家拜年,在老公的姐姐家參加家庭聚會,一家三口早早出發,安排了一整天的活動,其他人放假自由活動。過年是要安排去給長輩拜年的,或者去朋友家,小聚一起,其樂融融。
初三在當地特色餐館訂了午餐,弟弟弟妹沒吃過當地美食,填補一下他們的愿望,來個舒舒服服的全家聚餐。
初四要送工作很忙的弟弟回去上班了。送走弟弟弟妹,還約了老家來的同學,小聚了一下。
初五一到,年節眼看著就快結束了,早上照樣還是吃的傳統過年飯:餃子。白天當然得出去逛逛,增補點兒東西準備上班了。
初六就是大掃除,收拾家務的日子了,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準備精精神神地上班掙錢了。
今年,姐姐姐夫過來,我計劃過年的每一天,都安排些充滿儀式感的活動----全家七天樂,每天做一件特別的事情,這樣的春節一定會記憶深刻的。
除夕依然是買兩捧鮮花,要隆重地把家里布置出年味兒來;聞著香味兒看春晚。
初一買鞭炮,去郊區的外甥家放鞭炮;再準備節目,來演個家庭春晚。
初二邀請姐姐一家,來個全家聚會,下館子。
初三出門拜年,跟朋友聚會。
初四逛美景、照靚照留做紀念。
初五去影院看大片,吃小吃。
初六整理內務,準備收心工作。
沒有儀式的年節,記憶真的不深刻,一年過去,已經不記得多少了。
一年中難得跟家人一起度過這樣長的假期,讓這幾天都過得開心幸福,健康舒服,充滿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