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護航——心靈之約沙龍會已經進行了七期了,每一次沙龍會結束后,總會有家長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獲。說實話,幾十歲的人了,依然堅持在學習的路上,我真的被這樣的家長感動,今天我也分享一下作為導師的我見到形形色色家長,形形色色家庭的各種感悟。
01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家庭是復印機
記得有一次,一位家長打電話給我,問我孩子說話總是懟人怎么辦?明明想表達關心,話到嘴邊卻是嗆人的。
我問她:“你們家誰這樣說話?”
家長沉默了半晌,恍然大悟得說:“我們家都這樣說話,我這樣說,孩子爸爸也這樣說。難道孩子是學我們了?”
我說:“是啊,孩子說話是家長教的,耳濡目染,她以為家人之間就是這種表達方式,不跟家長學跟誰學???”
家長著急了,“那怎么辦???”
我說:“改吧,你們改了,孩子就改了?!?/p>
參加了5次沙龍會以后,這個家長開心得跟我說:“譚老師,孩子現在說話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提起她爸爸來,就跟仇人似的,現在一回家就問:'我爸呢?'開始會關心人了。”接著,孩子媽媽開心得向我描述家里的溫馨畫面。孩子爸爸變得溫柔了,再也不指責人了,孩子發泄情緒爸爸媽媽也接得住了,整個家庭變得其樂融融。用孩子爸爸的話說:以前孩子像一顆種子,在凍土里沒有萌發,現在土壤溫暖了,陽光充足了,靜待小苗發芽了。
我感慨得說:“這才是家該有的樣子,其樂融融,溫暖有力量。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愛是傳遞的,能量是流動的,孩子有了力量,學習是遲早的事情,她一定能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不需要父母操心?!?/p>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便是他最親近的人,也是他最信賴和依靠的人。孩子會觀察父母的言行,也會學習父母的言行。父母是溫和的,孩子就學會溫和得講話;父母是暴躁的,孩子就學會了攻擊。
教學20多年來,我發現一個現象,在學校特別不服管教、叛逆的孩子基本上都有一個攻擊型的爸爸或者媽媽。父母攻擊孩子的語言像刀子一樣撕裂孩子脆弱的心,為了能夠活下去,或者為了活得不那么痛苦,孩子要么選擇討好,形成討好型人格;要么選擇反抗和攻擊,他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的弱小同學。于是,校園欺凌便發生了。而經常在家中受過攻擊的孩子往往成為被欺凌的對象,因為受害者體質的他會吸引到迫害者的到來。其實,都是些在家中受苦的孩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果不希望你的孩子成為霸凌者,或者被欺凌者,那就改變你對孩子的態度吧。學會低下身子,站在和孩子同樣的高度,來和你的孩子去對話。因為,你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家庭是復印機。要想修改復印件,只能修改原件。
02家長的溫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參加家長課堂的父母們,其中不乏一些有學識、有見地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基本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開朗、大方、陽光、溫暖、功課好、懂禮貌。這樣的家長也是“別人家的家長”。
我總結了一下,這些“別人家的家長”都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
2、不使用攻擊性的語言
3、家長的站位高、素質高
4、善于運用智慧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
家長課堂中,小A的媽媽分享了和女兒之間的日常交流,讓我們感到佩服。小A的媽媽從未對女兒說過一句攻擊性的話,從未給女兒任何打壓。媽媽對女兒充分的信任,未經女兒許可,從未翻看過女兒的任何東西。女兒和男同學打電話一個多小時,交流學習問題,媽媽從未緊張得去問問這是誰?你們都聊了什么?只是在適當的時候提醒孩子該休息了,別聊得太晚影響睡眠。
小A非常自信、陽光、開朗、大方,學習上是學霸,生活中高情商,深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姑等所有親戚的喜愛。
另外一個男孩小C,也是一位學霸。善良、大方、樂于助人。他會自己規劃自己的學習方向,爸爸媽媽從未給過他任何學習上的幫助;他有自己的手機,但是從不會濫用;他每次外出學習培訓,回來的時候總是會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甚至表哥表弟帶一份小小的禮物;他總是會在重要的家庭場合給予家里人最合適的溫暖。
之所以長成這樣,是因為小C有一個允許他做自己的媽媽,還有一個愛他、給他力量的爸爸。所以,他雖然做著學霸,卻從未感覺到學習辛苦。
這兩個孩子,都是離異家庭的孩子。
孩子長成什么樣子并不取決于家庭是否完整,而在于孩子和父母的溝通是否通暢,家長是不是一個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人。
03懂——是愛的前提
教育孩子不需要有多少知識,但家長一定要有智慧。知識是僵的,智慧是活的;知識是套路,智慧是溫情。擁有智慧的前提一定是懂孩子,不懂孩子,你就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走不進孩子的心里,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門就會對家長關閉,那你就離著你的孩子越來越遠了。
懂——就是理解,就是愛,那才是生命源頭本來的樣子。清澈無比,自然發生,沒有比較,沒有指責,沒有一切的附加條件,只因——你是我的孩子,我愛你,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