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常看到陪娃寫作業都被分分鐘虐。曾經我以為感觸不大都是沒有當過父母,當過父母都會深有同感,這是孩子同性。
圖片來自網絡
大寶今年四歲,幼兒園開始會有一些快樂數學的啟蒙。
最初可能只是口頭數數,慢慢就是數字識別。偶爾一次問寶貝數字,發現她說的好,點數也可以,就是不認識。教了一遍,轉眼就忘記了。重復重復,第二天依然忘記,瞬間感受到那種被虐的感覺。幸好我有理智,只是努力盡量在家多重復。但心中還是會產生疑問,這個孩子對數字不敏感,講故事一遍就記住,數字還是不行。
直到我看了瑞敏兒童教育資源的這篇文章《月入5萬的高智商爸媽如何陪孩子做作業?答案令人震驚》。
原來不僅貧窮會限制人的想象,智商,也會限制你的想象!
當你還在焦慮怎么陪娃做作業,別人都在考慮如何正常培養天才兒童。
你還在想孩子能不能考一個好中學好大學,重點一本,別人都在考慮選清華還是常青藤。
你無法想象一個3歲孩子,自己直接從加法悟出了乘法……,一個七歲2年級孩子,自己編初中數學題給自己做,沒錯這都是事實,這就是真實的學霸。
如果這些文章的例子你不信,再說一個身邊的。
一個同事孩子國外讀博士,全額獎學金。她媽媽說從小從來不檢查她作業,她說,媽媽的工作媽媽自己負責,做錯了自己承擔。你的作業也是如此自己負責,我只負責簽名。這個孩子自己作業都是檢查幾遍。
她在孩子小時候時,工作也處于發展期,經常夫妻兩個人帶孩子去圖書館自習,后來給孩子辦卡,自己去看書,孩子特別喜歡看書。
自己不是學霸以為孩子沒有學霸嗎?
學霸父母的眼界就是學霸孩子的眼界。父母的高度也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你還在怪孩子笨,這不行那不行嗎?其實是因為你這父母太不行。
沒有好的智商,起碼要有努力的進取精神吧。不會總要自己學。
自己年輕遺憾沒學好,那就現在努力學,而不是簡單的去逼孩子學。
當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學霸,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學習追求,孩子教育之路很漫長。
《兒行千里》邀請到的第一位素人嘉賓叫何江。畢業于哈佛大學博士,也是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進行演講的首位中國人,通過努力考到麻省理工博士后,近日被福布斯評選為30位30歲以下醫療健康領域青年。
何江出生在湖南寧鄉一個農民家庭,父母文化教育水平一個高中畢業一個小學畢業,雖然家里經濟條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卻有個堅定的信念——寧愿在家喂豬也不外出打工,每天堅持閱讀堅決不打牌。無論白天農活兒干得多累、多苦,父親何畢成都會在睡前給自己和弟弟講故事。(此新聞來自百度)
別人家的孩子厲害,你可能不知道別人家有對厲害的父母。
別人胎教就堅持每天音樂,史記的讀。你就感覺都是浪費時間有啥用,天天刷劇刷手機。
別人孩子愛讀書,你對自己玩手機的娃咆哮,怎么又玩手機。
別人孩子堅持三歲前,每天睡前故事。你堅持每天先追劇,追完,娃說媽,講個故事吧。乖,明天講吧,今天時間太晚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別人家孩子會獨自講故事,你自我感嘆,哎呀,我家嘴怎么這么笨。
你現在陪孩子做作業流的淚,都是你曾在孩子教育上偷過的懶!
孩子生下來,只是一張白紙。
孩子的壞習慣,不是一天養成;好習慣,也不是一天習得。(來自瑞敏兒童教育資源公眾號)
想要望子成龍,自己起碼不能是條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