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兒童調查發現,富裕家庭的孩子更聰明,但并不比那些來自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家庭的孩子更快樂或表現更好。
在孩子的行為和社交能力方面,家庭環境和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比家庭收入更重要。在拼爹的中國現代社會,這個消息或許會令那些沒有實力雄厚的親爹、干爹做后臺的家庭看到希望。
成長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一種啟蒙教育、基礎教育,基本任務就是為孩子的良好個性健康發展奠定最初的基礎,全面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質,家庭教育環境是影響青少年成長的主導因素。對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互動,如果父母不重視這一點的話,孩子可能連好多基本的生活能力都學不會。作為家庭中心人物的父母對孩子的教和養持什么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心理學上講,人類最大的愛的需求是無條件的愛,就是一種我們常常形容的母親對子女的愛的表現。而這種愛是通過不同方式體現出來的。小時候,透過愛撫、擁抱、搖動,孩子很容易體會到被愛。在成長過程中,隨著認知能力的不斷增強和與外界接觸的不斷增加,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這時候尤其需要別人,尤其是父母長輩的包容、理解與接納。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成就一些事,來逐漸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我們的父母則是最初的啟蒙與誘導者。父母的個性與教養方式對孩子個性發展有直接的影響。不同個性特點的人對孩子的教育有著不同的態度。根據父母的教養行為特點,現代家庭中普遍存在民主型、專制型、忽視型、溺愛型四種類型教和養。
民主型家庭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信任。家長不會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屬品,而是采用民主的態度與孩子平等相處。通過有效溝通,與孩子建立起積極、健康的互動。對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和選擇,父母會給予支持、鼓勵和適當的建議。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標,并幫助孩子努力達到。在這種方式下成長的孩子表現出更多的是自信,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樂觀積極、勤奮好學,并更容易成功。
專制型家庭
與民主型相反,父母往往給孩子制定過高地超過孩子能力的標準,并要求嚴格執行,而且會經常與其他孩子作比較。孩子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一切都是按照父母安排好的去做。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沒有主見,看人臉色行事,缺乏自信心,獨立性差,甚至嫉妒心強的性格。
忽視型家庭
父母經常以工作忙或應酬多為借口,對孩子的成長缺乏關注,沒有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提出任何標準,認為只要提供了優越的物質生活,孩子就會自然成才。他們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很少關心,對孩子的養育持漠視甚至放棄的態度。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對社會和他人漠不關心,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缺乏積極的心態。
溺愛型家庭
與忽視型相對的另一個極端,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的任何要求無論合理與否一律滿足。在生活上一切包辦,處處關照,滿足孩子任何細微的需求。這樣的孩子會形成自我中心、執拗的性格,以及依賴性強,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等一系列心理和行為問題。
了解了這四種類型的父母和家庭,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自己屬于哪一種了,也知道自己應該成為哪種父母了吧?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是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對待我們呢?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和理解,孩子也不例外。從今天開始,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努力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吧,你會發現,孩子會帶給你一個接一個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