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鍵盤俠這個詞的時間不久。我理解的鍵盤俠就是在網絡世界里發表各種評論,包括抨擊的,比如有社會性災害時要求富豪們捐款,以圣母的姿勢批評有錢人捐款太少什么的。
辱罵的,比如某某出軌時,本人及相關人士微博下有大量辱罵性言論,受害一方又收到大量的"抱抱,不哭"之類的安慰。
還有打抱不平、發表一些極端言論等等。反正就是在網絡里以俠客的身份各種抨擊、抒發正義。
今天特意查了一下定義,
鍵盤俠(keyboard man)是流行于網上的術語。是指部分在現實生活中膽小怕事,而在網上發表”個人正義感“的人群。
原來鍵盤俠們有兩大特點,一是在現實生活中膽小怕事,不敢輕易發表言論,二是在網絡中正義感爆棚,化身大俠,針砭時弊。所以才會有摔倒老人的現場沒人扶,網上又紛紛指責這種現象。
奇怪了,既然網上那么多人贊同要主動扶摔倒的老人,為什么實際上參觀者眾,行動者少?
所以問題來了,是網上的人從不出門,還是出門的人從不上網呢?
在現實生活,當一個人說話做事時,周邊總有人是認識自己的,膽小的人就會考慮很多,我這樣說對不對,我這樣做影不影響誰?會不會有人反對等等。言談舉止都會謹慎,至于那些可能帶來麻煩的事就能躲則躲了。
但當可以上網,沒人知道電腦對面的你是誰的時候,就變得大膽起來,想說什么說什么,這有的時候是好事,因為社會需要正能量。
但一旦人在網絡上打開話匣子,將自己的嘻笑怒罵傾注于網絡,發現說的精彩有人點贊和叫好,越來越大膽,說出來的話就有可能越來越不負責。
于是在名人的微博下、論壇里各種精彩言論,點贊數甚至超過樓主的言論本身。
名人一有風吹草動,迅速點評、抨擊或者贊揚。說著自己現實中可能不會說的話,弘揚著現實中自己也做不到的所謂正能量,或者用所謂的道德綁架別人。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上網便捷度提高,我國網民的數量急速提高,網上信息的傳播速度也更快。
有句話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信息傳播發達的時代,這個速度呈現出光速來。只是需要修改一下的是"不管好事壞事只要成為熱點事件登陸網絡,迅速傳遍九州"。
所以網絡上的言論就更應該負責任,不能肆無忌憚發泄心中憤懣,說一些虛無的和推波助瀾的話,因為假變成真只需要幾個轉發。
我很怕自己成為鍵盤俠。
雖然我很少上各種論壇,更很少在網絡上隨意評論,但我玩朋友圈啊。我偶爾會轉發文章或者言論到朋友圈里。
所以每次我都把文章讀完,理解清意思,確定沒有歧義,沒有不負責任的言論才敢轉發出去。
我希望我轉發的文字是能給大家帶來思考和幫助的,或者帶來娛樂性,可以讓看到的人開心。
我很怕自己成為鍵盤俠。
今年我開始在簡書上寫文章,開始寫微信公眾號,雖然如今粉絲并不多,但也有大批的讀者能看我的文章。
我訴說對生活的感悟,包括情感、職場、人生,希望將曾經走過的彎路、有價值的東西,作為教訓和經驗分享給讀者。
我可能寫的還不好,但我不敢在精神上懈怠,我字斟句酌,我生怕發泄出心中的憤懣,我生怕傳遞沒有價值的觀念。
我很怕自己成為鍵盤俠。
我很怕自己為了表達三觀正,而去說言不由衷的話,去站著說話不腰疼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不想用自己有限的人生去指導別人怎么生活,我只想表達我認為可行的觀點。
我知道我認為可行的,讀者未必,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環境不一樣,處事方式和對世事的看法也肯定有差別。很多大V們的觀點也是基于他們自己的經歷和生活,或許他們更睿智,思考能力更強,但肯定也會有偏個人而不普世的觀點。
通過網絡我們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別人的生活,學習別人先進的觀點,這是網絡帶來的好處。但網絡上信息龐雜,我們要學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對自己有好處的,避開無效的和負面的。
作為一個網民,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應該對來自于外界的任何言論都要有思考,哪些是有價值的,哪些是鍵盤俠的發泄,同時不要人云亦云,不分青紅皂白就跟著喊打喊殺。
要勇敢地在現實中活出自我,而不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做勇敢的俠客,或者口不擇言的批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