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狂銷500萬冊,在賣幾萬冊就算是暢銷書的當下,足以證明作者尹建莉教育方法的影響力和家長對于好教育方法的渴求,但是,
?只讀不拆沒有用!
為什么?作者尹建莉,教育學者、教育碩士、曾在一線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作者的這些經歷足以證明,她的教育方法看似普普通通,但是蘊含著很強的專業性。換句話說,普通家長因為缺乏專業背景知識,并不能從普通的閱讀中帶來多少收益。
你見過誰是因為讀了一本教育書后就會教育孩子的?那些家庭教育高手有誰是因為讀了一本書后就把孩子培養成優秀人才的?
沒有!沒有一個家長是這樣的!
同樣,《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讓數百萬家長醒悟,也僅僅是醒悟而已,真正有收益、有改變的家長并不多,這不但是因為普通家長根本不具備作者尹建莉那樣的專業素養,而且各家的孩子千差萬別,各位家長教育素養又各不相同,同樣的方法照抄照搬,根本無法有效執行。
不過,別著急,我們跟著勻木老師,一起來拆解《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的案例,通過了解案例背后的專業性,了解教育真相,一起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專業化的教育方法變為普通家長可以操作的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當發生師生矛盾的時候
在女兒上四年級的時候,尹建莉去開家長會,老師告訴她,孩子有時候上課不注意聽講,偶爾還頂撞老師,感覺孩子很驕傲。
如果你聽孩子的老師說這些話,你會怎么做?
課堂那么重要,竟然不注意聽講;還敢頂撞老師,惹惱了老師難道不影響學習嗎?還有驕傲情緒,并且表露出來,難道不影響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嗎?這么嚴重的事情,回家好好處理一下,教教孩子該怎么做!
但是,結果呢?往往以孩子的表面服從或者當面頂撞而結束,非但沒有解決問題,還增加了親子矛盾,并且孩子因為老師告狀帶來的逆反心理更影響孩子的師生關系和學習。
我們來看看尹建莉是怎么做的:
當尹建莉將這些信息反應給女兒的時候,女兒有些吃驚,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有些火并了。孩子堅持說沒有,而當媽媽的則情緒化地批評孩子:“你沒有,那為什么老師們都這樣說,一點不反思就急著嚷嚷!”最終,女兒委屈的大哭讓尹建莉感覺到問題處理的過于主觀了,接下來和孩子好好談了一下老師提到的幾點問題,終于弄明白了:孩子認為看電視沒有意義,老師說看電視有意義,孩子反駁說,那為什么家長都不愿意讓孩子看電視,老師認為孩子有些故意,老師的不良印象應該就是由這件事引起的。
尹建莉認為,孩子的質疑精神是對的,但是給老師留下這么個印象,就必須處理這個問題。但是,所有的家校關系都不那么容易處理,既要尊重老師,也要考慮對孩子有利的影響,這個問題就不能再貿然處理了。尹建莉做了一個正確決定:等孩子的爸爸晚上回來,商量后第二天再跟孩子談。
我們看到,其實孩子的問題一般都有原由,不了解事情原由就一邊倒地批評孩子,實際上是一種武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但容易出現偏差,而且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也給孩子做了很壞的榜樣:原來可以以勢壓人,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并沒有被尊重,影響孩子的情緒。
我們看到,尹建莉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敏銳地體察到了孩子的情緒,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認為不能草率處理,于是等孩子的爸爸回家后再商量。你看,連專家遇到這樣的問題都三思而后行,更何況我們普通家長。
現在,很多家長都感覺很難處理好和老師的關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孩子在校發生的問題:
要么過于偏袒孩子,助長了孩子的錯誤行為,讓師生關系變得更加難以調和;
要么過于維護老師,增添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變得難以管理;
要么缺乏對問題真相的了解,武斷地處理問題;
要么缺乏對事件本身的理性思考,不能從孩子的成長需要方向上考慮問題。
曾有一位家長,在孩子說老師壞話的時候,非但沒有引起足夠的警覺重視,不去詳細了解其中的原因,而是依照自己的想象做了判斷,毫不掩飾地直接附和孩子。這種情況很糟糕,因為孩子從家長的話中驗證了自己對老師的判斷,接下來孩子還會對老師尊重嗎?尤其是在孩子并沒有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能力的時候,家長的觀點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影響著孩子在校的行為,并最終影響師生關系。家長不加了解地肯定孩子觀點,對于調皮孩子還會埋下撒謊的隱患,像完不成作業、做了錯事等,孩子可以直接撒謊,瞞過輕信家長。
還有,對于普通家長來說,遇到的問題可能要比這復雜:老師說的信息是真的,孩子的確做錯了,還有的做得很過分,有時候還犟嘴不承認,直到“鐵證如山”才改變態度,這種情況下,家長跟孩子多了解情況,基本不會有多少真實信息透露出來。當然,目前孩子面臨的學習和成長壓力大,應試教育的壓力也很大,出現問題也是孩子的成長必要經歷,但是家長的做法,卻是這一切朝有利或有弊方向發展的關鍵。
孩子的師生關系,是家長最為看重的關系之一,尹建莉媽媽的做法,是基于孩子優秀的領悟能力和明確的是非觀,簡單照搬,一些家長很可能連事情的真相都了解不到。實際上我們發現,更多的孩子在自己的錯誤方面往往習慣性掩蓋,即便是家長耐心溝通,也只會得到一半真相,另一半因為與孩子的錯誤直接有關,被孩子故意隱瞞了。當然,這與家長日常教育方式有關,但是現實已經這樣了,越過這個現實直接采用尹建莉媽媽的做法,顯然行不通,也就不用抱怨書里講得內容不管用了。
方法建議:
當面臨孩子與老師有沖突的時候,家長要保持冷靜,想辦法跟孩子做好溝通,并及時聯系老師,然后對從兩方面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事情真相,然后,針對孩子的錯誤方面,表達家長自己的真實情緒,讓孩子知道家長明確的態度,如果孩子錯了,家長要堅持讓孩子承擔相應的懲罰,幫助孩子養成誠實、有擔當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