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閱讀訓練營第六期】第13天
《窗邊的小豆豆》P1-60
小豆豆愛聽相聲一類的節目,并且受那些說話方式的影響。有一次家里來的客人給小豆豆帶來了禮物,小豆豆接過禮物,恭恭敬敬地鞠了一個躬,對客人說:“娘啊,這家伙,還挺夠哥兒們的!”
以后爸爸媽媽就不讓小豆豆再聽這一類節目了,小豆豆只能趁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偷偷聽,并且時常因為有趣的內容哈哈大笑,大人們會覺得小孩子怎么會能聽得懂那么難的話呢。但是實際上,小孩子不管看上去有多么小,對真正有趣的東西,是絕對能夠聽懂的。
那天,看《世說新語》,說王戎的媳婦兒有趣,稱王戎總說“卿”,王戎說這樣叫不合禮法,應該叫“君”。他媳婦撒嬌說:“我就喜歡叫你卿卿啊,我不叫你卿卿,誰叫你卿卿呢?”王戎寵媳婦兒,就隨她怎么叫了,這就是成語“卿卿我我”的來歷。
我邊看邊笑,鄧科好奇,要我講給他聽,我撇撇嘴,翻了他一下白眼:聽得懂嗎?他“哼”了一下:你嫌麻煩,不想給我講吧!我大怒,好小子,你媽我是這樣的人嗎?我嘰里咕嚕地給他講了一遍,他聽后居然也笑了,說:這誰聽不懂啊!
我當時還感慨現在的孩子早熟。今天看來,不是現在的孩子早熟,而是任何時代的孩子都比我們大人想的聰慧啊,是我們低估了這些熊孩子們的智商啊。
【21天閱讀訓練營第六期】第12天
《拿什么來愛你,我的孩子》P180-21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有關于解放兒童的“六大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使其從過分的考試制度下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
我對第二條特別有感觸,第二條是: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我們總認為小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會,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動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小看了孩子。
有一年,我家的窗紗壞了,拿去修,需要先把窗框邊凹槽里的東西用錐子挖出來,我挖了一會兒,太難弄了,急的我滿頭大汗,二寶好奇(那時五歲半),拿過錐子“噌噌噌地”挖了起來,一會就挖了好長,麻利的令我和修窗戶的師傅目瞪口呆。所以,放手讓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情吧,這樣,他們高興,咱們也能樂的清閑不是嗎?
【21天閱讀訓練營第六期】第17天
《拿什么來愛你,我的孩子》P210-240
中國的孩子從小到大,聽得最多的詞兒,也許就是“聽話”二字了。他們較早接受的觀念之一,就是淘氣的孩子是不好的。因此,他們在父母或老師的要求下,不得不努力做個聽話孩子。
但是從現代教育的眼光看,我們應當重新審視“聽話”——這一使用頻率最高的家庭語言。所謂“聽話”兒童,常見的特點是有問題不敢提出來,為了討人喜歡,更不敢與長輩爭論。這樣過分強調孩子“聽話”,容易使孩子有奴性,喪失獨立性,對問題沒有自己的見解,對邪惡勢力不敢抗爭,以至于人格扭曲,成為“問題兒童”。
這樣一看,確實是問題,我是個有點強勢的媽媽,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脾氣暴躁,罵過也打過。有時候也反思,怕因為管孩子管的太嚴,把孩子的性格都管沒了。當媽媽真難,管的松了,怕孩子驕矜;管的嚴了,又怕影響個性的發展。這個度真的不好掌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