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字如面》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其中這段黃永玉與曹禺書信最讓我深刻,因為王耀慶與張國立的演繹,讓這兩封書信更為生動。
? ?曹禺素有“中國莎士比亞”之稱,《雷雨》就是他23歲時完成的著作。黃永玉作為藝術界的晚輩是一位極具創作力的畫家,黃永玉先生有一位美國劇作家朋友 ——阿瑟·密勒,他到美國訪問時,曾去他家小住。密勒什么事都強調要自己動手。他們家的桌子、椅子都是他自己用木頭做的。有時,他帶著黃先生夫婦,帶著鋸子、斧子,到森林 ?里去砍木頭,然后自己開著拖拉機把木頭和黃先生夫婦一起拉回來。這位年長于黃永玉的劇作家也是創造力驚人。黃先生曾去劇場看過他排戲,那個一絲不茍的勁也是很為感人的。對照著密勒與曹禺,黃先生忍不住給曹禺寫了一封長信,而這封長信不僅讓曹禺先生感激恭敬地裝裱并收藏起來,隨時督促自己。
? ?我聽讀過后認為這封信的內容值得每個藝術創作者深讀,商業價值和藝術堅持的矛盾是作為藝術創造者在當代永恒的矛盾。名利之間的創作,命題不鞏固不縝密,演繹分析的不透徹,我們在意識迷失中獲取世俗所盼的金錢和名利,卻丟了最寶貴的通靈寶玉,這是最純粹、最珍貴的創作源泉。
? ?創作的過程是孤獨的甚至是清貧的,而真正的作品誕生卻是經過歲月錘煉的。回想自己對藝術的追求,有憧憬、有無望、有過堅持、也有過放棄、最后還是重拾,簡單的‘勿忘初心,方得始終’一句話,卻能在每個時期,得到不一樣的體會。
? 名利迷了眼,位勢亂了心,我多么需要重拾草莽精神,莫為名利所累,別為位權所困,為藝術而作,為初心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