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很喪的文章,對不起。
前幾天,我去看了神秘巨星。看完我崩潰了。
真是讓我感到窒息的一部電影。
我看了很多的影評。情節(jié)漏洞百出,垃圾電影,老套,無營養(yǎng),賣情懷,阿米爾汗撐起一部劇…
是的我不否認。這部電影沒什么特別值得夸獎的。
但是有很多的影評提到了女主性格暴虐,和自己的父親沒什么兩樣。
這個影評,讓我既憤怒又難過。我想告訴你們我自己類似的故事。
? ? ? ? ? ? ? ? ? ? ? ? ? ? ? 01
父親在我六年級去了外地工作,每年只有春節(jié)可以見到他。
記得父親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欣喜的睡不著,仿佛看到了人生的曙光,那大概是我最難忘的一夜,而后我討厭春節(jié)。
我是一個在父親家暴下長大的孩子。我的童年毫無快樂可言。
從記事起,我就是個幾乎每天被父親毒打的孩子,如果有一天沒有被打,就覺得自己是幸存下來了。
父親是一個極端不講道理,極度自我為中心,會隨時情緒失控的人。一如電影里的父親。
在沒上學前,我會因為打碎了玻璃杯被父親用拖鞋抽打;會因為感冒,吃飯的時候不停的咳嗽而被扇耳光;會因為在家庭聚餐時吃魚刺卡到了喉嚨,被當眾脫褲子打屁股。我是個女孩子。
在上學后,我會因為鋼筆摔到了地上被父親打出鼻血的血塊;會因為找不到鋼筆被一腳踹到喘不過氣;會因為父親無端的吵架被他鎖在家里不讓去上學;會因為考試沒考到95分,在書包里藏了無數(shù)張要求家長簽字的試卷,然后第二天被老師罰站,被老師厭惡。
這些對我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
? ? ? ? ? ? ? ? ? ? ? ? ? ? 02
我的母親,也像極了電影里的母親。她為我付出了一切,所以我深愛我的母親。
但一如電影中,我的母親每天過著忍氣吞聲的日子,時常遭受父親的打罵。
我見過母親因為一句頂嘴的話被椅子砸;我見過父母打架,母親被打的嘴角都是血;我見過父親用最惡毒的話辱罵母親,而母親不敢反駁一個字;我見過父親喝醉后當著爺爺奶奶的面把母親按在床上抽打,而母親想要自殺。
而那已經(jīng)是母親第三次想要自殺。而其他兩次是在我五歲前。
他們每次的打罵,都絲毫沒有注意到過角落里瑟瑟發(fā)抖,一個人捂著嘴哭的不敢出聲的我。
而我印象很深的是,母親受不了,離家出走了很多次。而最后一次母親離家出頭,我裝病才騙了母親回來,挨了醫(yī)院好幾針。
那一年,我才六歲。
六歲,我竟然學會了這樣的小把戲。
? ? ? ? ? ? ? ? ? ? ? ? ? ? 03
而我的性格,也一如女主般暴虐乖戾。
母親如果能夠和父親離婚,是我小時候最大的心愿。我在心底陰暗的角落,默默祈禱著。
在童年時期,每天在我父親身上,學到的只有宣泄情緒。
到現(xiàn)在,控制管理情緒都是我的難題。性格偏激,是很多人之前對我的評價。
我在學校的表現(xiàn)也尤其叛逆,初中開始偷偷戀愛,去網(wǎng)吧,去酒吧,不學無術(shù)。
母親的絕望,讓我從小對婚姻感到恐懼,對婚姻是座墳?zāi)股钚挪灰伞?/b>
在雞飛狗跳的家里,家庭對我來說,失去了意義。家庭在我眼里,是一個牢籠,是一個讓我深感恐懼的地方。充滿整個屋子的煙酒味,父親的怒吼聲,電視放大的噪聲,是我對家的全部記憶。我時刻都在窒息,時刻都想逃離。
我經(jīng)常會借口買東西之類,離開家里,只為了能夠自己一個人出去轉(zhuǎn)半個小時,那是我唯一可以喘氣的機會。無數(shù)次的走得很遠很遠,不想回家。又想到自己的年紀,外面的世界也許比家庭更可怕,又不得已踱回到那個家庭里面。
也無數(shù)次想過自殺,甚至在有一次的毒打后,在高層的窗戶口,我的腳已經(jīng)踩上了窗沿。但我始終沒有勇氣真的自殺,不知道為什么,也許冥冥之中有注定吧。
這些年自己一直在想,如果父親沒有去外地一直工作,我會變成什么樣,會因為某一天受不了而真的自殺嗎?還是因為十幾年的壓抑而變成一個精神病人。我不敢去想。
? ? ? ? ? ? ? ? ? ? ? ? ? ? 04
而遭受的這一切,并非全給我?guī)砹藗Γ屛覍W會了很多技能,也是我特別想告訴你們的。
因為缺乏父愛,我變得特別獨立。也非常獨斷專行。前年我十八歲,就在做兼職的舞蹈老師了,僅僅是因為我想賺錢租房,可以在假期不回家。
父親日常暴怒,讓我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我極其敏感。在與人相處中,似乎每次都能預(yù)判到對方下一秒情緒改變。
家庭讓我窒息,所以現(xiàn)在,我是個善于獨處的人。討厭被別人打擾。我愛一個人看電影,愛一個人散步,愛一個人遲到,我愛我自己建造的空間感。再喜歡一個人,也會和他保持適當?shù)木嚯x。
曾經(jīng)和閨蜜開玩笑,如果我答應(yīng)一個男生和他一起看電影,那我該有多喜歡那個男生啊。
我很成熟,有著同齡人不該有的成熟,這也是我所有朋友對我一致的評價。
可是,可是,你知道嗎?這些,我并不想要。
一如馬薇薇說的,這些所謂的成熟,所謂的難得的品質(zhì),是我根本不想要的。我是被迫學會的。這是一個幸福的人不該這么早學會的東西。
這些在我身上映射的性格,容易發(fā)怒,有性格,敏感,專斷,獨立,這些好的壞的。對我來說,不是恩賜,而是扭曲和壓抑。
我多想沒那么敏感,這樣我就不用在乎別人的一言一行。我多想沒那么成熟,這樣我就可以感性的敢愛敢恨。我多想不那么辛苦,回家就是溫馨的畫面。我多想我的童年一如別人般快樂,我多想我的人格完整無缺,我多想家庭是我最后的避風港。
而這,只是想像而已。
心理學的朋友曾經(jīng)提醒過我的兩句話讓我一直膽戰(zhàn)心驚。
人大多數(shù)的性格都是由原聲家庭決定的。
小心被施暴者也許有一天回轉(zhuǎn)化成施暴者。
可是這些,我們真的不想要啊。
我們真的不想要啊…
現(xiàn)在的父親年邁了。
我不會去恨他,我也知道他也為家庭付出過很多,我會善待他會照顧他。
但是,原諒兩個字,對我來說,太沉重了。
what if 是我曾經(jīng)最愛聽的歌。真誠的向你們推薦這首歌。
所以真的,請別對生來可憐的人,惡語相向。
因為有過這樣經(jīng)歷的人,真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