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的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 ? ——石評梅
最早認識才女是從李清照開始,知道寫詩不是男人的專利,女人也可隨筆而就“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之詞句。隨著席慕容 《一棵開花的樹》中如何讓你遇見 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開始被這朦朧夢幻的現代詩風格所沉迷,一直在猜想,在這美麗的文字背后會是怎么清麗乖巧的奇女子!才女的形象慢慢在心里成長為舉止婀娜而柔美散發著墨香的的女子。
才女是充滿著書卷氣的女人,舉手投足間靈動著智慧的光芒,她們有著小女人的嬌羞和膽怯,也有男人的壯志豪情她們是遠觀的睡蓮,曼妙的姿態會令人仰慕,并有心儀己久的親近感。層層文字的花瓣醉了多少迷茫的靈魂,然悄然走進才女的內心世界,就會發現美麗文字背后,一個個才女的愛情悲歌似乎是泣血的杜鵑,尤其在品讀石評梅作品后讓人唏噓不已!
“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評梅。”
當我們來到北京陶然亭公園,都禁不住看一看刻在墓碑上的這段文字。一代才女石評梅和他真愛的高君宇就安臥在這里,他們沒有實現生前雙宿雙棲的夙愿,死后實現了執手相望。這幕冰雪之戀為世人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華章!每年春天來臨之際,總有蝴蝶在他們的墳前翩翩起舞,似這對戀人又在他們相識的地方延續著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石評梅,五四時期著名的才女之一,她天資聰慧,多才多藝,詩歌散文書法繪畫皆有所長,在五四時期是和林徽因、廬隱同列的才女。
紅葉,陶然亭的紅葉,是多情的葉片,是泣血的告白,也是絕望的最后一滴血。
秋日的北京,充滿著革命主義激情的革命者高君宇,遇到了自己的同鄉石評梅,相同的志向,過人的才情,讓高君宇深深的被這位21歲的女子所動心,并在楓葉上寫下:“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并親口對評梅說“我是有兩個世界的人:一個世界一切都是屬于你的,我是連靈魂也用禁的俘虜;在另一個世界里我不屬于你,更不屬于我自己,我只是歷史使命的走卒!”
“五四“解放了一代人,石評梅被解放了,卻沒有完全被解放。面對高君宇鄉下的包辦婚姻,她膽怯了猶豫了,男人真的是可以信任的嗎?回想著初戀時的慘痛經歷,石評梅在紅葉背面寫下了“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還給高君宇。不久,高君宇因勞累過度病逝在一直為之奮斗和愛戀的北京。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高君宇懷揣著相思的葉片就這樣的走了,紅葉依然,墓碑清冷,數年的冰雪友誼,心靈相犀,再需要考驗時已經陰陽相隔!恨海難填,相思成冢。
在以后沒有高君宇的日子里,這朵亮麗的空谷幽蘭,才華橫溢的才女終日以淚洗面,眼淚成了她的常客,逐漸哭瞎了秀美的雙眸,墓碑是必去的地方!冰涼的墓碑下,多少往事已成追憶,多少談天說地,多少四目以對都變成了凄涼的荒草,那個心儀的人啊,只能在夢里是那么的真切。 “你的墓草黃了又青,如我的心化做春水又成冰。”
就這樣,她終日以殉道的虔誠,書寫著愛是地老天荒的童話!
那個秋天,1928年的秋天,秋風來的特別早。9月18日,楓葉一夜間紅遍了陶然亭,石評梅,那個“披上那件繡著蝴蝶的衣裳,姍姍地走到塵網封鎖的妝臺旁,明鏡里照我是憔悴的枯顏,像一朵顫動在風雨中蒼白凋零的梨花。”的奇女子,張開羽翼,帶上心愛的楓葉和幾年泣血寫下的文稿,羽化成蝶,一段冰雪情意紅遍陶然!
每每閱讀石評梅用淚水洗過的文字,恍然浮現陶然亭哭祭的場景,我都不能自已。今天愛情已經被某些人明碼標價,回憶石評梅和高君宇用生命譜寫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愛情悲歌,我的心里就會想起一首歌《因為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