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非首發(首發在微信公眾號:憑欄望遠,ID:憑欄翠袖)文責自負。
有紅迷提了個問題,說,薛寶釵是不是可以作為反封建成功的代表人物?
有問題,就得有答案。人家敢提問,我就敢回答。我的回答是:
只要你想,薛寶釵當然也可以作為反封建的代表人物,成功與否就另說了。
首先,從生活上來說,薛寶釵作為金陵四大家族之薛家的大小姐,完全就是統治階級的一份子,她明明可以天天像她哥哥一樣嬌縱豪橫,窮奢極欲,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漢生活。
然而,她在生活中秉持勤勞儉樸的勞動人民習性。她一出場,作者就點明她的裝束“不覺奢華”。而且唇不點,眉不描,拒絕化妝,也不愛花兒粉兒的,幾乎拋棄了自己統治階級大小姐的本色。
她的門簾是半舊的,屋里素凈得像雪洞一樣。
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
這種斷舍離式的極簡軟裝風格,讓賈母這個封建地主階級的掌家老太太看了都直搖頭,覺得不像話、太離格,說“忌諱”。但是寶釵不在乎,因為她不喜歡封建統治階級那一套華麗的審美。
當代法國最具國際性影響的思想大師布爾迪厄,在《區分》一書中,把“藝術鑒賞力實為天然稟賦”的正統觀念稱作“文化魅力意識形態”,并進一步指出,趣味判斷力是后天的、決定的,是社會區隔的標志;社會等級是社會歷史建構的,對趣味判斷力具有規范和等級形塑作用。也就是說,你身處哪個社會等級,決定了你的審美趣味。
維特根斯坦說,“理解一種語言,就是理解一種生活方式”,布爾迪厄的思想也可以說成是,理解一種趣味,就是理解一種生活方式,理解一種社會位置。
從薛寶釵的審美品味來看,她在生活和思想上,已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封建統治階級。她不認為自己屬于賈母他們那個階級。
事實上,她與下層階級關系良好,原著說她“大得下人之心”。她很少使用下人,盡量自己照顧自己。她生病時還堅持勞動(在炕上描花樣),新買的丫頭香菱,被她放出去門外玩。而且自己經常主動做針線。她寫詩說,自攜手甕灌苔盆,她樂于做一個勞動者。
香菱學詩之前的識字,是她教的。香菱想去大觀園玩,是她帶的,香菱學詩入迷,不干家務還熬夜,她縱容著,允許她睡懶覺。香菱后來被夏金桂虐待,被薛姨媽賣,也是她救走的。
林黛玉目無下塵,探春說丫鬟不過是小貓小狗。而寶釵偏偏喜歡跟小丫頭們去玩。她跟襲人聊天,同情她家務繁忙,主動幫她干活。貴族小姐湘云贈送她的戒指,她給了襲人。她自己的衣服,可以送給丫鬟金釧穿。
金釧因為被王夫人驅逐而跳井。她跑去安慰王夫人,客觀上避免了王夫人狗急跳墻反咬金釧是狐貍精,敗壞金釧名譽的惡劣后果。同時,她又主動捐出自己的新衣服給金釧裝裹,說明她不但能拋開自己的階級身份,還摒棄了封建迷信思想。
她幫忙探春理家時,主動提議讓仆人們承包大觀園土地來經營,分惠于他們。這其實也是把部分統治階級的利益分給了被統治階級,給他們一些當家做主的權力。
這在當時是很先進大膽的想法,放活了經營權,解放了生產關系,明晰賦予經營權應有的法律地位和權能,使之以權,動之以利。改革使得產權主體責、權、利有機統一,承包經營戶上交提留,經營性收益越來越高,未承包戶則通過年終分紅、二次分配的方式,實現利益均沾。以用人為本的經營管理理念和規則,喚醒了眾婆子的主人翁意識,將其身份從奴仆置換為大觀園這家公司的“持股”員工,對大觀園有了經濟歸屬和感情認同。這分明就是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雛形嘛,這本身就是在反對舊的封建經營制度。
寶釵同情貧苦平民,邢岫煙寄居在大觀園,寶釵就很同情她,在她尚未與薛蝌定親時就時常幫助她。
寶釵自見他時,見他家業貧寒,二則別人之父母皆年高有德之人,獨他父母偏是酒糟透之人,于女兒分中平常,邢夫人也不過是臉面之情,亦非真心疼愛,且岫煙為人雅重,迎春是個有氣的死人,連他自己尚未照管齊全,如何能照管到他身上,凡閨閣中家常一應需用之物,或有虧乏,無人照管,他又不與人張口,寶釵倒暗中每相體貼接濟,也不敢與邢夫人知道,亦恐多心閑話之故耳。如今卻出人意料之外奇緣作成這門親事。
她見岫煙為了花錢打點迎春房內的下人而當了冬衣,就幫她贖回。見探春贈送岫煙玉佩,就說:
這些妝飾原出于大官富貴之家的小姐,你看我從頭至腳可有這些富麗閑妝?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這樣來的,如今一時比不得一時了,所以我都自己該省的就省了。將來你這一到了我們家,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只怕還有一箱子。咱們如今比不得他們了,總要一色從實守分為主,不比他們才是。
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寶釵在心理上已經把自己與“大官富貴之家”做了切割,她認為自己與岫煙才是一個階層的。
劉姥姥被賈母帶著游園吃酒,故意扮演篾片相公,給賈府上下取笑。寶釵在事后附和著黛玉笑她是母蝗蟲,這是對劉姥姥外在的取笑,但是深層次上,她是同情且理解劉姥姥的。
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
這些當場爆笑的人里,沒有寶釵。
這也是知乎上常見的提問,為何此刻大家都笑,寶釵卻不笑呢?因為寶釵深知劉姥姥這樣做是為了謀生,不得不出乖扮丑犧牲自尊,這是窮人的不易。體會到了這一層,哪里還能笑得出來呢?背后可以取笑一下,但當面的嘲笑就是給對方扎心了,寶釵不忍為之。
87版電視劇里,對寶釵的形象有點兒庸俗化,但有一個鏡頭是傳神的。
鴛鴦抗婚時,當眾跪在賈母面前悲憤述說自己永不嫁人的決心,屋里姐妹們大都是驚訝或者漠然。只有寶釵的表情頗為動容,滿眼的同情和了解。我猜這里張莉的表演是得到了某個專家指點的。寶釵能得下人之心,不是只靠著小恩小惠,而是因為她真懂得人情世故、世態炎涼。
再有,從思想上,寶釵也是反封建的。
她對黛玉說,?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 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 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到沒有什么大害處。
瞧,在寶釵心里,封建社會世風日下,與其讀書效忠封建統治者去禍國殃民,不如種地經商,還算真對社會有點助益。
她提醒黛玉不要沉湎于封建社會流行的“奶頭樂”文化,那些言情小說看多了,“移了性情就不好了”。寶釵自己讀過,也看透了其本質,所以愿意幫黛玉也祛魅。
那么寶釵為啥鼓勵寶玉讀書科舉呢?因為她看出寶玉是個心地善良的好人,如果他能做官,或許能打破原有窠臼,進行一些改良性的改革。只有了解封建社會的運行機制,才能真正改變它。可惜寶玉有這個能力卻沒這個志向。
寶釵曾經愛慕過寶玉,而且她也大膽追求過自己的愛情,從這一點來說,她也算是反封建的。
寶玉一大早去黛玉湘云房里梳洗,寶釵則是一大早就跑來找寶玉。黛玉晚上去看寶玉,發現寶釵早又來怡紅院做客了,還被晴雯抱怨“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
夏天的中午會不顧炎熱,跑來找寶玉談天的,一個是黛玉,一個是寶釵。寶釵雖然也想要避嫌,但架不住身體很誠實。
等到寶玉挨打時,寶釵的情愫就益發不受封建禮教束縛了。
正說著,只聽丫環們說:“寶姑娘來了。”襲人聽見,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紗被替寶玉蓋了。只見寶釵手里托著一丸藥走進來,向襲人說道:“晚上把這藥用酒研開,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熱毒散開,可以就好了。”說畢,遞與襲人,又問道:“這會子可好些?”
寶玉一面道謝說:“好了?!庇肿屪?/b>
寶釵見他睜開眼說話,不象先時,心中也寬慰了好些,便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疼?!眲傉f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
寶玉聽得這話如此親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見他又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只管弄衣帶,那一種嬌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覺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在九霄云外,
寶釵情急之下,貿然闖入表弟臥室,也是難得的失態,加上后來的失言,完全暴露了她的真情。黛玉曾經感動寶玉對她“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寶釵對寶玉也近乎“不避嫌疑”了,在夏天寶玉午睡的床邊繡起了鴛鴦。在愛情面前,封建禮教算得了什么呢?寶釵也有勇敢的一面。
在封建統治者代言人賈母看來,再好的女孩子,“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一代宗師》里,宮二小姐有句臺詞:喜歡一個人,不犯法。這是五四以后才有的觀念。而寶釵心底里,顯然是站在宮二這種想法一邊的。
可是,另一方面,寶釵卻并不為愛情所束縛。
封建時代,女性必須依附于男性生存,把取悅于男性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直到今天,還有很多讀者拿寶玉不愛寶釵這個事兒,作為貶低寶釵的論據。他們的思想還處在封建時代,認為女性價值取決于男性的個人需求和判斷。
以寶釵的條件,要想施展手段籠絡寶玉也未嘗不可,以她打點上下的能力和見識,加上從“雜書”上學得的愛情技巧,她完全可以和黛玉抗衡一下,何況寶玉也的確為她的美色和才華所傾倒。只要她稍微放下身段,挑他愛聽的說,挑他喜歡的事做,何愁他不動心?但寶釵畢竟有自己的做人原則,不象襲人那樣可以為討寶玉歡心無所不為。所以寶釵比起那些溫柔嬌俏的女孩子來,顯得無趣。她做不到邢夫人那樣柔順的賢妻,也成不了晴雯那樣可愛的尤物。
黛玉下凡,就是為還淚而來,為愛情而受苦。“絳珠之淚,至死不干,萬苦不怨。所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她的柔弱、癡情、敏感、多疑、病態,都符合男性視角的審美,每個男人都夢想擁有這樣一位為自己生為自己死的癡情美才女,所以書里書外的男性,都愛慕她,把她當作理想佳人的典范。對男性來說,好愛人,才是好女人。
而寶釵不是個完美的愛人,她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說話辦事,哪怕寶玉不喜歡不理解,她也不想改變。寶玉要得到所有女孩的所有眼淚。但寶釵給不了,她的世界不是圍著寶玉轉的,她有自己的責任和原則。所以,她注定得不到寶玉的愛。
在聽到寶玉否定金玉良緣的夢話之后,寶釵很快收束心神,與黛玉捐棄前嫌,主動修好,結為金蘭契。對于愛情這件事,寶釵做到了拿得起也放得下。在那個講究“男人是女人一切”的時代,寶釵是個異類。
雖然愛情很迷人,但寶釵不會因此而迷失自己的身份和原則,不會因為失落愛情,而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和存在的價值。男權社會最恨女性有獨立思想,光這一點,她就算得上是叛逆者了。
寶釵是不喜歡封建社會人情往來的,她說自己“只愁人人眼前失于應候”,應酬人這事兒,她很擅長,也做得好,但并不樂在其中。
薛蟠過生日,程日興拍馬屁,送了進口的瓜,藕,魚,豬給薛家,寶釵拒絕吃,說自己“命小福薄”。賈雨村大熱天來拜訪賈政,求見寶玉,寶釵看不上這種趨炎附勢,評價說“這個客也沒意思”。
元妃授意的清虛觀打醮,馮紫英、趙侍郎等“凡一應遠親近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巴不得都來參與一下,討好賈府。而寶釵卻不感興趣,第一時間說:“罷,罷,怪熱的。什么沒看過的戲,我就不去了。”非得賈母下令,她才不得不去。
封建社會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賈母初見林黛玉,黛玉自稱剛讀完《四書》,問起三春,賈母就輕描淡寫說:“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可是寶釵奪冠海棠社,夜擬菊花題,諷和螃蟹詠,魁占柳絮詞,雅可助惜春備畫,俗能幫探春理家。她跟探春探討“學問中便是正事,于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又跟黛玉聊“讀書明理,輔國治民”……分明是個才女了。
封建社會給她的性別定位是賢妻良母三從四德,最不濟也該是個白癡花瓶,誰讓她去思考這些國家、社會、經濟、學問……之類的宏大敘事呢?
寶釵聲稱女子“以貞靜為主”,可是現實中,她暗戀表弟,有不貞的嫌疑;深思博學,又分明是不靜了。
她一邊提醒湘云“紡績針黹是你我的本等”,一邊跟黛玉說“咱們這樣人家的姑娘,倒不要這些才華的名譽”,可她身體力行的卻是才女做派。這不就是對封建禮教的陽奉陰違嗎?這不就是打著那啥反那啥嗎?
此外,寶釵喜歡的故事,都有反封建色彩。
她過生日點戲,第一個點的就是《西游記》。
平庸的讀者認為她是為了討好賈母,點熱鬧戲。其實他們忽略了,孫悟空是一個反抗封建統治的形象,“大鬧天宮”中,孫悟空以叛逆者的姿態出現,豎起了“齊天大圣”的旗幟,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敢于同十萬天兵天將作戰,這是向封建王權的直接挑戰,是對封建王朝的極度蔑視。
這是寶釵喜歡的形象,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被壓迫者要做世界的主人。
毛主席就十分贊賞孫悟空敢作敢為、勇于同各種妖魔鬼怪作斗爭的性格,說孫悟空敢于違背唐僧的“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常有余”的觀點,信奉“行善即是除惡,除惡即是行善”。
寶釵的能力和處境決定了她很難身體力行去除惡,于是她盡量行善,但在心里,她何嘗不想做個孫悟空?
第二個戲,她點《醉打山門》。魯智深難道不是一個封建社會反抗者嗎?他打抱不平,打死惡霸,丟官棄世出家,后來還上梁山造反,寶釵欣賞他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不為名利羈絆,見義勇為的瀟灑和勇敢。
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里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魯智深一生都在與壓迫和束縛做反抗,做官時看不得惡霸欺人,做和尚又受不了清規戒律,招安后,又不喜歡體制內的約束。在哪里,他都是那個與眾不同的人。好像《孤勇者》的歌詞唱的那樣:
他們說,要戒了你的狂,就像擦掉了污垢。他們說,要順臺階而上,而代價是低頭。那就讓我,不可,乘風,你一樣驕傲著,那種孤勇。
表面乖乖女的寶釵,內心是魯智深式的狂野不羈。
如今網上群眾都誤解了,做出許多林黛玉倒拔垂楊柳的腦洞視頻來,以為黛玉是魯智深式的叛逆者,其實是錯的。
黛玉是向往人間煙火幸福的仙子,只是身體不能適應世俗環境,抱怨風刀霜劍。寶釵是向往世外隱居的高士,雖然能力足以在世俗中長袖舞八方,心里卻鄙夷著身邊的污濁。要說誰更像魯智深,那自然是薛寶釵更多些。據說,魯智深身上的刺青,繡的也是牡丹花呢!
后邊寶釵敲打寶玉,又說了李逵給宋江負荊請罪的典故。可見《水滸傳》也是寶釵的大愛。
毛澤東認為,《水滸傳》是有“民主性精華”的古典文學作品,它的故事情節“有著民主含義”。梁山好漢們從行為上復刻了中國底層民眾千百年來造反的史實,也從精神上反映了他們內心快意恩仇、翻身做主的渴望。
寶釵喜歡《水滸傳》,表明了她暗藏心底的叛逆性格。
連神仙也發覺她是個封建社會的叛逆者,為了讓她能活下來,別成了烈士,癩頭和尚供應了冷香丸藥方,壓住她“胎里的熱毒”,這才給她一個安分隨時寡言少語的外在假象。
因為有了冷香丸的壓制,寶釵的外在是順從世俗的,內心卻依然是叛逆的,如同她外衣是淡泊素雅的蜜合色、玫瑰紫,里邊的襖卻是大紅的。
金鎖鎖住了寶釵的命運(“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兒”),仙藥壓抑了寶釵的性情(”真真把人瑣碎死”),家族拖累了寶釵的志趣(“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應候罷了”)。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封建淑女外形的寶釵??墒?,風月寶鑒是不能只看正面的。
當然,寶釵反封建,反得并不成功。
在書里,她最終被黑暗社會和悲慘命運吞噬。在書外,她被只看表象的萬千讀者視為封建衛道士,批判了一百年。其實,很多高喊著反封建的讀者自己都未必意識到,他們心里的封建烙印,比寶釵還要深刻且難以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