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到飯點總是煩惱,不喜歡這樣不喜歡那樣,最討厭大人執意拌到菜里的蔥姜蒜。更是無法理解他們大蔥蘸醬,生嚼大蒜,還把紅糖和姜搭配在一起,每次我都吐吐舌頭扔下筷子,跑到一邊去。
不只是這些,不喜歡的東西很多。不喜歡總是冷著臉的樓下大爺,不喜歡家附近見人就叫的老狗,不喜歡自己在臺上的蹩腳樣子。沒事,我知道總可以跑得遠遠的,因為不喜歡,因為自己還小,因為這個世界常常原諒幼稚和軟弱。
于是吃習慣的食物,結交附近的人,做普遍的事,沿昨日的軌跡。可逃避了不喜歡卻也并不開心,因為固步自封的百無聊賴,因為總有原因讓我要不得不離開包圍圈,停到未知的新大陸去。
是有這些原因,所以前段時間下了大決心參加競選,嘗試第一次在臺上演講。在之前反復背稿子,想過哪一段話要配什么手勢,緊張過好多遍。攥緊了拳頭站上臺,努力鎮靜。不敵期望,但也順利完成。結果顯而易見,可是一直緊繃的弦忽然消融,原來很多牽絆就像小時候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吃的蔥姜蒜,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辛辣不難入口,老狗叫但從不咬人,站到臺上大說一通好像也沒想象的那么難。
朋友老練地說:“越長大,不能接受的東西竟然越少了。”我使勁點頭。雖然曾經極度討厭,現在回想也都已經記不清轉變的細節,但腦海里有底油中刺啦泛黃的蒜末,拌入熱湯翻起香氣的青蔥,淋過雨后辣口暖胃的姜湯。以前斬釘截鐵說的“不喜歡”、“絕不會”都被嚼進口香糖里吐掉。在嘗過之后,在咬咬牙做完之后,在跨過一個個的不情愿之后,驚喜發現自己變得坦然而且不再偏激。根本沒有什么好怕的,沒有多少必須拒絕的,沒有什么真正該被討厭的,其實也并沒有那么多讓人難以接受的。最讓人驚喜的是,在接受之后,在跨過蔥姜蒜的阻攔之后,總會換來更多品嘗美食的機會。而這種感覺很棒,甚至遠遠好于逃離的慶幸。
我逐漸明白前面會有要摔的跤、要破碎的膝蓋、要酸澀的心臟、要一個人走的漫漫長路。不喜歡是小孩子的任性,逃避完全沒有作用。所以我還是要獨自面對很多事,再也沒法拒絕碗里的蔥姜蒜,再也沒法拒絕未知的恐懼和無奈。于是使勁吞下,嗆出眼淚,拍拍塵土,慢慢練就一顆強心臟。說“我精鋼鐵骨,我無所畏懼”,然后用力揮劍成為自己開疆辟土的騎士。
或許成長就是這么個奇妙的過程,在不斷的否定中學習,在每一次面對和接受中獲得改變。這種變化實則瑣碎而平淡,但就是可以讓人慢慢變得不一樣。打破心里很多莫名其妙的壁壘,掙脫很多不情不愿的牽絆,找到勇氣,卸下防備,換一個溫柔的方式走出自己,投入廣闊未知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