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長,不喜不行,不痛不成。
這種驚喜,這種 serendipity ,就是跨越到另一個平行世界的大開眼界,是看到柜子上身高的標記被如今的自己超越了,是電視上看到嫩芽瞬間長成參天后的暢快。而這種苦痛,對我而言其實并沒有什么大悲大苦,沒有什么痛徹心扉,我有的就是一天天的自我掙扎,就是反復的被自我否定,就是不斷地痛苦地發現自己的確非常傻,的確遜很多,的確無力地很多,的確普通很多,的確仍然殘缺不完整。
原來外面的世界那么多優秀的人,原來自己的路要做的事還那么那么多,原來自己的力量還遠遠不夠,腦袋里的操作系統也比別人不知低了幾代。
所以,更要成長,更要自我救贖,自我教育,完成自己的蛻變。
確實是蛻變。我想檢驗一個人成長的方法也許是有的:看他把過去的自己推翻了多少。被推翻了的就是自我掙扎的結果,因為要想推翻過去的結論,首先要有經歷,其次有意識,知道過去的想法哪里需要變化,是什么促使了這些變化,然后現在一定有了不同的表現。
還是舉自己的例子。過去經常覺得成長一瞬間即可完成,但劇變是不可能的,只能說,想著要對父母好一點,于是第二天對爸媽說話的語氣可能就不一樣了;一直覺得自己眼神很兇,覺得自己面露無知與木訥,可相由心生,不知道如今的眼光是否可以改變,表情是否可以更豐富一些,但偶然有一天真心開始喜歡自己的長相了,開始接受鏡子里這樣的自己,并篤定未來的自己會更美。一直以為自己不會換位思考,無法體察他人,但不經意間也會為他人做很多隨手的事情:手動開門然后手動輕輕關門,以防碰到后面的人;下意識地觀察到大肚子的姐姐并為她撐著門耐心等她全身離開我再進入;討論話題時在看到她人已經皺眉或者感受到一點的語氣變化我便不再繼續,以防討論變爭論等等。我開始真的下意識從他人角度、他人利益考慮問題了,我能稍微覺察出對方的感受了,開始觀察自己說出去的話對方給的回應,然后分析其中有沒有我想要的結果,下次就可以多營造這種愉悅的氛圍,而不是一切隨心,卻不過腦子。這些都是我開始思考自己成長之路后的變化。
破繭成蝶般的蛻變,重要的是以蝴蝶的身份繼續生--成長是不可逆的。這種變化一定是一種持續的改變,內心里像是裝了發動機一樣,會不斷有沖擊自己的狀況發生,即使沒有,那種渴望也會冥冥中引領自己,尋到能帶來改變的某種光亮。有了第一次經驗之后,就是不斷地面對,不斷地成長。
所以第一次的成長體會很重要,就是那種我可以蛻變,我變得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了的感受。
所以這種成長的體會是可以自我發掘的,可以自我尋求的。在自己身上不斷尋找屬于過去的修飾詞和主題詞,然后抓住它,記下來,然后盯著它,看看能不能有其他被替換的可能性。然后把過去勇敢地丟棄,把情感留在記憶里,用新的文字去續寫下面感知到的世界。
成長與自我是分不開的。一直還是慶幸自己的成長之路皆出于自愿,沒有任何的逼迫,也不存在激烈的反抗。
再往前追溯,我曾覺得純真是種美好的品質,我不愿意丟掉,那時候的自己以為長大了就沒有了單純與童真。可老頑童那么多,尤其見過了長大了的有趣的成人,那是一個沖擊點之一吧。突然意識到拒絕成長的自己多么的傻,年紀到了怎么可能一直傻乎乎地不覺醒呢,誰又說成人了就會丟失純真丟失美好的品質呢,心智不成熟的成年小孩那么多,我豈不是差一點就成為了那樣的人?
思索永遠從自己開始。我想做個成年人了。不想做小孩子了。所以,從那個決定開始,我發現自己就開始順其自然地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