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唐老師分享的儀式感的意義,原來我局限了儀式感的解釋了。以為生活中的儀式感是需要花很大力氣去營造的,仔細(xì)思考,可能是受了媒體的影響呢!
原來儀式感不等于過節(jié)。儀式感可以是每天醒來給家人一個擁抱,可以是每天餐前一個感恩的發(fā)言,可以是每天睡前和老公,孩子聊每天的喜怒哀樂。儀式感讓每天規(guī)律重復(fù)單調(diào)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細(xì)數(shù)我家的儀式感:
??每天睡前每個人都要和彼此互道晚安并說愛你,再加上一個親親和抱抱。
??放搖籃曲伴我們?nèi)朊吆退坝H子共讀。
??早上和老公,兒子,女兒道別時有個goodbye kids。
??晚上老公回到家親一個,抱一下。
??每個人的生日時買蛋糕或是我做蛋糕慶祝和吃個生日大餐。
??周末是家庭日,全家在一起活動,有時戶外活動,有時在家各做各的,有時晚上一起在家看個電影。
??家里孩子如果對自己的事情有所突破大家會給他一個愛的鼓勵(有各種變化的愛的鼓勵)。
想到家里有儀式感的事件就是這些了。
我未來想創(chuàng)造的儀式感和專屬節(jié)日有哪些呢?列舉一些目前想到的。??
??吃飯前的感恩辭。
??每個月兩個孩子各自的王子和公主時間。
??每個月一次讓孩子與爺奶的陪伴時間。
??每天晚上孩子做完功課后的親子時間,每天不同且固定的游戲或活動。
??每個月去固定的地方徒步一次。
目前想到這些,以后想到更多的再補(bǔ)充。
希望這些充滿儀式感的事件可以讓家人間有更精密的鏈接以及增加幸福感。
后記:想起童年過往,其實(shí)我母親帶給我們的就是充滿儀式感的生活。她會在每種不同的節(jié)日做不同的食物,會幫孩子慶生,農(nóng)歷新年時買新衣服給我們穿。過年會做金元寶餃子里面只有一個包硬幣,吃到的人就那年特別有福氣。除夕一定是在家吃火鍋圍爐。每逢大年初一父親會一早起來跟我們玩撲克牌然后帶我們?nèi)タ丛鐖鲭娪啊D瓿醵r爸爸和媽媽帶我們?nèi)ネ馄偶野菽辍?/p>
回顧童年其實(shí)還是很多充滿儀式感的回憶的,反觀現(xiàn)在的生活,求快速和便利,怎么方便怎么來。生活少了很多生活上的趣味,變的無力而蒼白。
感覺要成為有趣的人還是要多用心在生活中,慢活,活出生活中屬于自己的品味而不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