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七夕是女人的節日,小時候背《孔雀東南飛》還專門問父親“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的初七和下九是什么節日,父親說:那都是女人們的節日。長大一點,背誦《古詩十九首》,背誦秦觀的《鵲橋仙》……,傷情于牛郎織女的傳說,感動于這些美麗的詩句,心想為什么七夕只紀念織女一人呢。后來讀到《小雅大東》,才知道那時候的牛郎織女還沒好上,想著興許在那個時候就有了乞巧節,所以只紀念織女一人,可是為什么傳說形成后,七夕依然只是女人的節日呢?再長大一點,有些明白,許是牛郎織女委實太苦,凄涼的愛情不足以寄托美好。所以在我見過的詩詞里沒有把七夕當做約會之日云云。
大學時候總愛在圖書館翻看亂七八糟的書(據說那是西安高校藏書最多的圖書館),書上說,古人講究順應自然,比如秋后問斬,為什么要等到秋后呢,因為春夏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萬物生長的季節不合適殺人;而秋冬樹木凋零,有肅殺之意。
千百年來,我們都遵守著自然法則。央視的《動物世界》里最耳熟能詳的話莫過于“春天來了,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古人稱有想為懷春,動心為思春,云雨為春夢…… ,想必未婚男女約會的節日也應合著時令在春天,萬物復蘇的時候。“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說明元夕更適合有情人約會。所以我一直傾向于元夕或者春天的某一個日子為情人節。
今人把七夕過成了情人節,我其實是不屑的,心中很是不甘。而在這個七夕我突然想開,為什么要這么較真呢,女兒節也好,情人節也罷,左不過癡男怨女們約會的一個借口,“俟我于城隅”,不至于“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就像那個采荇菜的窈窕淑女,就像那個抱布貿絲的氓,借口總是要有的。找個理由約會,無可厚非。
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當腐儒!
聊作打油詩一首以寄七夕:
? ? ? ? ? ? ? ? ? ? ? ? ? 戲題七夕
? 天上銀河渡雙星,漢家女兒跪乞巧。
? 萬古千秋情不盡,且當七夕作元夕。
? 靜書于丁酉年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