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夏天,山東常見的蟬主要有三種,最早脫殼、長得很小的一種蟬,被稱為吱吱兒(音譯),學名叫蟪蛄,莊子說“蟪蛄不知春秋”,說的就是它。吱吱兒的顏色灰綠,身子大蟬翼短比例不協調,長得有點猥瑣,偏偏又喜歡待在灌木叢的底部,容易被徒手捉住,又顯得有點蠢。它的叫聲不大,若有若無,虛無縹緲,連成片也不會驚世駭俗,更不會帶來噪音污染,也因此存在感不是很強。吱吱兒春天一結束就開始叫了,然而它有氣無力的叫聲很快就會淹沒在知了清亮的吱吱鳴叫聲中。
? ? ?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說的就是知了。知了是最常見的一種蟬,黑身黃尾,虎虎生威,喜歡待在高高的樹梢上,隨風搖擺,讓人望酸了脖子也難看到。知了的叫聲穿透力極強,若是連成片便會有震顫耳膜的效果,在夏天特別炎熱的時候,知了的叫聲最歡快,一片片的蟬聲如同波浪此起彼伏,擾人心神,然而若是炎夏沒了這蟬鳴又覺得少了什么似的,也許蟬聒噪的時間不算特別久,畢竟秋天一來他們就相繼消失了。?
? ? ? 跟上面兩種蟬相比,未有哇這種蟬算是特立獨行的存在。未有哇的叫聲富有節奏變化,不會連接成片,活像個獨行的俠客,只聞其聲,難見其影。我為未在誰的作品里見過未有哇的影子,只是臧克家寫于1936年的《野店》里說:“這些人像未有哇一般,在這兒留一個腳印,便飛鴻似的去了”,拿來做閱讀理解素材的老師不知道未有哇是什么,往往會刪掉,于是便丟了很多韻味。
? ? ? 未有哇是一種淺翠綠色的蟬,體型比知了略小,身體飽滿圓潤,翅膀長大像披風,翅膀上的紋路點綴著斑點,像刺繡的薄紗,輕盈而美麗。未有哇只在清晨鳴叫,當你還在床上睡覺的時候,就會聽到若隱若現的未有哇的叫聲,它會一家家走訪一家家鳴叫,像是叫醒貪睡的小孩。未有哇的叫聲很有特點,當它叫完三句半就立馬換一個地方,通常是這樣的:“未有未有未有哇,未有未有未有哇,未有未有未有哇,未有”,等它還未叫完“未有”的時候就立馬拖著長長的尾音飛到另一戶人家。賴床的我曾經仔細數過它們的叫聲,幾乎都是叫三聲,以“未有”結尾,然后飛到鄰居家的樹上繼續叫,如果它在快叫完三聲的時候被驚嚇到了,就會忘記自己剛剛叫了幾聲,于是會補上兩聲,“未有未有未有哇,未有未有未有哇,未有”然后飛走了。
? ? ? 未有哇只在清晨鳴叫,而且只會單只出現,它從不拉幫結派借助集體的力量搞合唱,它是天生的獨唱者。等到知了集體合奏,哇哇一片鳴個不停的時候,未有哇的聲音就已經聽不見了。十幾年的時間里,我只聽過一次未有哇在中午的鳴叫,我估計那是一只像我一樣睡懶覺睡到頭腦發蒙的未有哇,它的叫聲在一堆蛙鳴和蟬鳴聲中,顯得特別另類而突兀,這只未有哇叫得也有點無精打采了無興致,它大概把自己當成了知了,卻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