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間草木》前,聽這個名字,倒是想到林黛玉賭氣說自己是草木,不如那些金的玉的。又想起,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 再想下去,就到蘇東坡了。
??汪曾祺,最后一個士大夫,聽起來就挺霸氣的。汪老的文字,讀起來不油膩,不壓抑,平淡。即使是自己被迫害,或者寫到他人被迫害至死,也是一句淡淡的,“這他媽的‘文化大革命’”。讀他的文章,就是一種淡淡的香。
??汪老寫桂花,桂花夏家,讓人想起那個害人害己的金桂。千畝桂花,落花雨,是何等景象? 汪老所說,桂花極香。白云山丹桂開的那幾日,卻因事務繁忙,等到星期二才忐忑前去,終是抱憾。索性看幾朵偷開的四季桂,想來四季桂更多的是承了些淡雅,不招搖。她的香,是要湊到跟前,厘米之間,輕輕一吸,覺到了香甜,深品卻盡了。聞四季桂的香,更多的是小心翼翼。淡黃的花瓣,如同官宦閨閣,淡淡的香,淺淺的笑。每次去嘗味,都要摒住鼻息,生怕傷了,又貪婪的吸,不肯離去。立冬以來,圖書館外的四季桂都裊裊婷婷地藏著。樹繞館,香環屋。清晨,閉館,出出入入穿叢去,花香襲人,自是忘卻了勞累。又如君子,勸君惜取少年時。君子配香桂,還是君子花香育君子呢?
??現在想來,無怪木樨清露是極為貴重的東西。桂花本就是仙家的東西,丹桂承的是仙氣,那四季桂也至少得幾分仙子的飄逸。少了丹桂的厚重,這高雅不似蘭花,多一分貴重,一分超脫。
??教工九棟環植桂花,早上八九點,二三老者,桂花下,淡淡的香,似有若無,談及兒女瑣事,財米油鹽,說當年苦難,時光靜好,如那桂花。
??汪老著書信手拈來,我也就隨性記些感想。
??汪老是“城里人”,但顯然他卻比我更加了解自然。汪老認識的植物,恐怕我是不及千分之一了。但也多有感觸。他寫鐵蒺藜,我卻想到老媽把曬衣服的竹竿子綁芒果樹上,結果那細電線,也長進去了。只是后來那樹竟被偷偷伐了。說菊花,幼時極其其迷戀,去庵里折了些就回來插上。到后來老媽想著我喜歡菊花,跑路邊就給載了好幾盆紅色的菊花回來。菊花多病,那些小飛蟲真是煩人。壓鳥,不看還真的不懂,養了幾年鴿子,硬是沒能和鴿子搞好關系,唉。
??潮汕人是喜歡各種涼茶的。車前子,白花蛇舌草都是幼時常有的飲品。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其實沒那么麻煩,直接連根拔了不就完了?車前草水并不好喝,苦甘。倒是白花蛇舌草,去根洗凈,熬了水加些糖,再冰一下,味似菊花茶,是夏天再好不過的飲料了。那些中醫世家一向不喝碳酸冰飲,涼茶就是祖宗給的養身丹決。
??《人間草木》里的文章寫作年代分散,或是在勞動改造期,或是暮年,或是在早期工作。但觀其文字,他的心性沒變,總是那么波瀾不驚。汪老的人格,應該是四季桂那種。像我這種整天情緒跌宕的,真是該學學汪老。就算來了情緒,在平淡之中來一句“去他媽的”,都讓人覺得平淡無奇,毫無氣勢。
??想到汪老筆下的西南聯大,讀到逃空襲,看了國民黨的史料,人都血肉模糊,尸首遍地,卻在空襲后,開店的繼續開店,讀書的繼續讀書,真如汪老寫的,這個民族習慣了,能忍住。后人除了感嘆,只有感嘆。
??西南聯大,大凡談及金岳霖,凡夫俗子就扯扯他與林徽因的關系,而書中,我卻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學者。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也算是瞄過些許,卻不想他是這么的富有創造心,在文學上的實驗也是令人欽佩。讀到“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一章,真是嫉妒。金岳霖、朱自清、沈從文、聞一多,能在他們的課上聽講,就是天天與死神擦肩也是值得啊。
??汪老追求的是什么?是自古文人追求的“美”。 《人間草木》更多的是給予我們一種生活輪廓,一種生活態度。如何過好這一生,想來都是每個人的問題。曾有一段時間,我抗拒未來的朝三晚五,抗拒整天寫著一樣的業務。逃離代碼,書架上堆滿了古籍,我對中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可是我也同樣熱愛編程,同等的熱愛音樂。在家,每天傍晚對著竹林斜照,吹弄竹笛,就是一個“雅”。生活不一定是九九六,不是非黑即白。
??世間萬物都美。作為一個人,本就復雜。生活遼闊,工作可以只是一個愛好,而大凡人都不止于一。再歸到總的,其實我追求的,就是單純的“美”。自然之美、程序之美、數學之美,都是世間最美妙的東西吧。
丁酉年 辛亥月 庚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