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真正的閱讀是指,你忘記周圍的世界,與作者一起在另外一個世界里快樂、悲傷、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無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體驗,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訊息和夸張的視頻可以取代的。
中國人越來越不愛讀書,這是可以看得到的現實。在地鐵上,大部分都是低頭玩手機或者聊天的年輕人,在機場,中國人除了忙著購物就是忙著拿手機玩游戲和拍照,據說坐國際航班,在候機室玩手機的乘客十有八九是中國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便捷,讓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信息的更新迭代也讓人目不暇接。各種的新聞客戶端、APP、公眾號層出不窮,在我們大量獲取信息的同時,是否有反思哪些信息是真正是值得自己所用的呢?
就如我們每天尋找文案素材,如果是漫無目的的逛微博和網站,那么十有八九你一會被這個新聞所吸引,一會看到那個視頻好像很有意思。看來看去,最后一個小時過去了,你還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素材。其實就是因為大量信息的碎片化和便捷感,讓你失去了對于目標的清晰性和對信息的敏感性。
試想,如果你真的花了一天的時間靜下心去閱讀一本書,那么這本書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和所講的內容,也許在一個周后你都會記憶猶新,因為這是你真正付出時間和精力而獲取的信息。就如在大馬路上別人免費贈送了你一塊面包,和你自己親自下廚做出來的一大桌菜比較,免費的面包就好比在移動互聯網上獲取的大量信息,而一大桌菜則是你花費時間和代價獲取的更高價值信息,孰輕孰重,哪種你會更加珍惜,一目了然。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免費而快捷的信息可以讓你輕松而愉快,但是就好比快餐,一日三餐頓頓如此,確實看起來給你節省了不少時間精力,但是總有一天,快餐麻木的不僅僅是你的身體,最后連生活和心靈都會變得遲鈍而失去了靈魂的原有張力。